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

图片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 331122000000/2011-02848???? 发布机构: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发改局     发布时间:2011-05-13 09:09:48

文号: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4月29日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人民政府

  目 录

  第一章“十一五”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发展新基础

  第一节 现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经验

  第三节 发展环境

  第二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求发展新跨越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节 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第三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四章 实施“五个一百”,力促重点建设新突破

  第一节 实施百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

  第二节 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

  第三节 实施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

  第四节 实施百个惠民行动项目

  第五节 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

  第五章 加快转型升级,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强力发展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第三节 致力发展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第六章 加强民生保障,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第五节 推动人才事业进步

  第六节 促进先进文化繁荣

  第七章 立足生态优势,加快生态建设新进程

  第一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第二节 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第三节      倡导能源资源节约

  第四节 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第八章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第一节 加强民主法制

  第二节 促进平安建设

  第三节 创新社会管理

  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体制机制新动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区域合作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章 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全面落实

  第一节 强化要素机制保障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附图:

  1、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2、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二五”城乡空间布局图

  3、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二五”产业空间布局图

  4、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图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委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制定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性、纲领性、导向性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一五”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发展新基础

  “十一五”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是缙云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十一五”是缙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科学发展观在缙云生动实践的五年,也是缙云经济社会发展经历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改革开放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侵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全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扎实推进“四型缙云”建设,大力推动“五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综合实力持续壮大。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实现107.8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达到3525美元,年均增长13.2%。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1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17%。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区)的排名从13位前移到11位。

  ——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工业第一经济”作用进一步显现,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产业集群逐步成型,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区成功列入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年均增长26.3%,领跑全市。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7亿元,年均增长5%。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在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率先在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1亿元,比2005年增加3.3倍。期末三次产业比重为6.3:59.9:33.8。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顺利推进一批事关全县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城乡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是“十五”的1.8倍。台金高速缙云段、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工程建成通车,公路通达率和通畅率在全市率先实现“双百”目标;建成1座220KV和2座110KV变电所,电力供应体系更加健全;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14座,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项目实现开工,35万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中心城市三区互动、组团式发展深入推进,建成区面积从8.9平方公里扩大到14.77平方公里,双潭水厂、县城污水处理厂、步云桥、滨江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中心镇培育初显成效,壶镇镇成功纳入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共创建示范村10个、环境整治村255个,实施旧村改造55个,累计实现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群众下山搬迁2297户。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发展成果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惠及人民群众,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275元和6678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5%和12.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全市率先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4%。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分别翻番提高,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每月领到60元基础养老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教育资源配置继续优化,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负债,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区域领先,高考质量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省级卫生强县创建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和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开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0.87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0万人次。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更加重视,人口计生、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同步推进,“平安缙云”、“法治缙云”、“信用缙云”建设扎实开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村规模调整;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公共财政体制、政府投融资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率先在全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置换,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纳入浙中城市群规划,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累计实际利用县外内资30.2亿元、外资950.7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0.93亿美元扩大到3.9亿美元,年均增长33.3%。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和节能减排任务,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发展要素支撑更加有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实施,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建成标准农田9.2万亩,新增耕地5.2万亩,用地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成功引进稠州、泰隆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表1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0年

  年均  增长%

  2010年

  年均 增长%

  经济发展

  1、全县生产总值(GDP)

  亿元

  50.4

  100

  13

  107.8

  14

  预期性

  2、人均GDP

  元

  10865

  21200

  23868

  13.2

  3、三次产业比重

  11:53.1:35.9

  6:56:38

  6.3:59.9:33.8

  4、工业总产值

  亿元

  87.6

  230

  21

  281.2

  26.3

  5、农业总产值

  亿元

  8.4

  10.8

  5

  10.7

  5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8.4]

  [150]

  [143.7]

  9.6

  7、财政总收入

  亿元

  4.61

  10

  16.8

  10.1

  17

  8、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34

  4.3

  13

  5.1

  17

  9、旅游总收入

  亿元

  4.63

  15

  26.5

  20.1

  34.1

  10、自营出口

  亿美元

  0.93

  2.8

  24.5

  3.9

  33.3

  11、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213.4

  [6000]

  [950.7]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5

  30.8

  12

  31.9

  16.2

  13、城镇化水平

  %

  41.6

  ≥45

  48.9

  社会发展

  14、初升高比例

  %

  91.6

  95

  95.2

  预期性

  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35

  45

  45

  16、每千人医生数

  人

  1.74

  2.45

  2.49

  约束性

  17、行政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

  56

  100

  100

  社会和谐

  18、户籍人口

  万人

  43.86

  ≤45.3

  0.65

  45.3

  0.6

  预期性

  19、人口自然增长率

  ‰

  5.86

  ≤6.5

  6

  5

  约束性

  20、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5

  3.9

  21、五年新增就业岗位

  万人

  [0.65]

  [0.87]

  生态环境发展

  22、森林覆盖率

  %

  71.6

  73

  75.2

  约束性

  2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60

  72.5

  2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5

  95.8

  25、环境敏感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

  %

  60

  60

  2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5

  7

  12.16

  2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20]

  预计完成

  -4

  2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15.1]

  [-17.21]

  29、二氧化硫排放量

  %

  [-15]

  [-17.75]

  人民生活

  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900

  18100

  7

  21275

  10.5

  预期性

  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3757

  5270

  7

  6678

  12.2

  32、恩格尔系数

  0.358

  0.3

  城镇0.27

  农村0.35

  33、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2.09

  3.2

  17.6

  约束性

  34、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1.98

  3.1

  3.34

  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71.7

  85

  100

  注:(1)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分别按可比价格、名义增长计算;(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2005年基数值以实际数为准;(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上级尚未核定。

  第二节 基本经验

  五年的发展实践,我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具有缙云特色的“五个一”发展道路,经验弥足珍贵,意义影响深远。

  ——始终坚持项目是第一政绩。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载体,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拉动投资增长、推动工作落实,努力挖掘项目、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建设项目和管理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始终坚持工业是第一经济。要牢牢把握工业发展这一重点,以转型创新促扩量提质、产业升级,推动工业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强大的合力兴工氛围。

  ——始终坚持民生是第一保障。要牢牢把握民生保障这一根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始终坚持改革是第一动力。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创造性地探索与实践,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应对挑战,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始终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要牢牢把握稳定和谐这一职责,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社会管理,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节 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出现新趋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全球性的深度调整,新兴经济体抢占国际战略制高点的机遇增多。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人才、技术、标准等优势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我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我国受外部冲击和内部周期性、结构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任务十分艰巨。

  ——从省内看。全省正处于由中等发达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为促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也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创造新的机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新一轮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包括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民异地转移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探索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和排污权交易,加快开展水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政策机制,为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也要看到战略重点将有所调整,政策导向会发生变化,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县域经济竞争更趋激烈。

  ——从自身看。缙云是丽水市区位条件最好、发展基础最实、发展潜力最大、人力资本最优的县(市、区)之一,特别是纳入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成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片区、壶镇纳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等新机遇,为在全市实现率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空间要素制约加剧、大项目支撑缺乏、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通胀压力增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亟待破解,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还较多,社会管理和建设任务更加迫切与繁重。

  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十二五”时期,缙云正处在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7000美元迈进、基本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关键点,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站在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牢牢把握“欠发达是最大实际、生态是最大财富、发展是最大现实”这个基本县情,坚持生态优先、基础设施优先、民生优先,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实现缙云发展新跨越。

  第二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求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时期,缙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开创具有缙云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实施“生态富民、工业强县”两大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理念,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全速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实现撤县建市,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富民强县、幸福家园。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家园”总目标,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缙云人民实现美好发展蓝图的精神灵魂、激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不仅包含建设“富裕、秀美、公平、安康、和谐”新缙云的内涵,体现加快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协调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统一,而且立足于现代性、创建性、普适性和效益性的统一,反映缙云改革发展的特色和趋势,体现了与国家、省、市提出的“十二五”发展要以富民优先、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国、强省、强市之路的根本要求。

  ——生态富民、工业强县。确立和实施“生态富民”战略,是缙云“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现实选择,必须全面树立高品质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和生产力的理念,切实提高发展的“生态含金量”,增强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环境、人文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生产力,实现生态富民。坚持和深化“工业强县”战略,是缙云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关键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在提质中扩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五大发展、实现五个转变。

  ——坚持集约发展,实现经济形态从“低、小、散”向集聚集群转变。按照“战略引领、规划布局、项目支撑”的理念,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设施共享率为方向,把空间平台规划好、产业布局优化好、农村人口集聚好,全面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强化大企业的带动引领和产业大平台的支撑,着眼高端环节、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大力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发展动力从注重要素驱动向注重与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并重驱动转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再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品牌,增强创新活力,加快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结构从不平衡不合理不科学向全面协调可持续转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生态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相统一。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加大保护和整治力度,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特色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从资源潜力向发展资本转变。充分挖掘生态环境良好这一最大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快培育山区特色经济,不断壮大生态经济总量。高起点、深层次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人文渊源,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惠民发展,实现群众生活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始终把增收富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发展成果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的惠及全县人民。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体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要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完成“六项倍增”行动计划,实现“一城四县”联创,全力打造“一极四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家园。

  专栏1

  ▲六项倍增: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分别实现倍增。

  ▲一城四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省级卫生强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县。

  ▲一极四区:把缙云打造成为浙中城市群的新增长极、丽水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金衢丽产业带的活力区、中华黄帝文化旅游区、全国生态示范区。

  二、   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投资拉动更加有力,“工业强县”进程不断加快,“旅游名县”品牌逐步打响,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到2015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47740元,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56元,工业总产值700亿元,旅游总收入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288亿元。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县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副中心城市初步成型,集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服务与管理功能更加完善,完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5%。“经营乡村”行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努力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年均增长15%。幸福家园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卫生强县、文化先进县创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生态经济规模,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一批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加快推进,体制机制迸发新活力。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更加显著,到2015年,实现自营出口10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表2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 标 名 称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经济发展

  1、全县生产总值(亿元)

  107.8

  220

  12以上

  预期性

  2、人均生产总值(元)

  23868

  47740

  12左右

  预期性

  3、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5.1

  10.2

  15

  预期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3.7]

  [288]

  15.5

  预期性

  5、工业总产值(亿元)

  281.2

  700.0

  20.0

  预期性

  6、旅游总收入(亿元)

  20.1

  60

  25

  预期性

  结构优化

  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3.8

  38

  预期性

  8、城镇化率(%)

  48.9

  55.0

  预期性

  9、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1.5

  预期性

  1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13.5

  预期性

  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5

  56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12、耕地保有量(万亩)

  25.79

  约束性

  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立方米/万元)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吨/万元)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6、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万吨)

  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7、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439.6

  470

  约束性

  社会民生

  18、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0.87]

  [0.9]

  约束性

  19、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4.0

  预期性

  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275

  34260

  10

  预期性

  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6678

  13356

  15

  预期性

  22、人口自然增长率(‰)

  6.0

  ≤7.5

  约束性

  23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22

  预期性

  24、职工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7.6

  21

  约束性

  25、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1

  43

  约束性

  注:(1)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为名义增长速度;(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3)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耕地保有量为省下达约束性指标;(5)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

  第三章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一体化、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的导向作用,以经营山水为特色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力构建“两城三镇多点”的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以经营乡村为理念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第一节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精神和县域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不同,合理划分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重点开发区域。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大力推进城镇发展和工业开发。

  ——限制开发区域。对影响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农业条件较好的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经济地区实行限制开发,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

  ——禁止开发区域。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实行禁止开发,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第二节 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一、以经营山水为特色发展中心城市

  以构建中等城市、实现撤县建市为目标,以组团城市化发展为模式,以“三区联动、新老协调”为原则,以建山水名城、生态新城为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中心城市“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步伐。加大改造步伐,加快老城区功能的调整优化;加大开发力度,提升新区设施的完善配套;强化景区的生态休闲功能,改善园区工业新城形象,有序开发七里、东渡、舒洪等周围组团区块,推动主城区、工业园区和仙都景区的“三区联动”发展,统筹新老城区之间、园区工业新城与现建成区之间的“新老协调”发展,构建布局整体化、功能综合化、设施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坚持走山水路、打山水牌、建山水城,注重“依山建园、依水建城,山在城中、城在水旁”的规划理念,做好“项目上山、绿色进城”文章,充分体现特色城市、精品城市、品质城市内涵。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积极引导人口与产业集中,强化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散、传承创新、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组团城市的综合承载、开放集聚、辐射带动和文化服务能力,全力打造融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和旅游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的山水休闲城市,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城市化。

  二、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建设副中心城市

  壶镇镇要充分把握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机遇,以建设特色机械装备城、生态文化名城、台金丽三市交汇新兴城市为功能定位,着眼于“拉框架、优功能、提品位”要求,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的联动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的同步推进、城镇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全面创新与全民创业的驱动发展、和美家园与和谐社会的协同创建。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健全城市管理职能,深化强镇扩权,激发城市活力,促进由“镇”向“城”跨越,努力把壶镇打造成为产业定位清晰、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体制机制灵活、有效辐射周边发展的县域副中心城市。

  三、以城乡节点建设为载体打造魅力乡镇

  以工业功能区、农业综合园区和旅游特色区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把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培育成为区域性的中心镇、特色镇,统筹协调其他乡镇“多点”发展。新建镇以建设市级中心镇为契机,以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竹制品等产业为主导,建成以重点粮食生产功能区块、养殖业孵化基地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主体的近郊特色镇。舒洪镇以建设市级中心镇为契机,逐步纳入中心城市的东扩组团,以发展效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为主体的近郊特色镇。大洋镇以发展休闲避暑旅游、高山效益农业为主导,大力开发水能、风能资源和高山牧场,打造浙中南能源利用新基地和“欧式牧场”。其它乡镇立足自身区位、地理、人文特点和产业基础,按照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特色鲜明、人居舒适的要求,不断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努力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节点。

  第三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树立经营乡村理念

  牢固树立“经营乡村”全新理念,以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到位为新起点,以建设全县大景区为依托,以城乡一体化为基础,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统筹田、水、路、林、村、房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构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村落建设和休闲旅游产业培育,让山水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就业,让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工商资本上山投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实现城乡发展方式、区域发展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三个转变”。

  二、优化美丽乡村布局

  着眼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综合考虑村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统筹做好村庄规划与未来发展建设的融合文章,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和特色村的规划与建设,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布局,加快构建“以城市为龙头、中心镇和重要集镇为节点、中心村和特色村为基础”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努力探索具有缙云特色的山区城乡一体化新路子。深入实施山区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和“外迁内聚”工程,重点抓好舒洪、壶镇、新碧3个安置小区建设,引导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及重点库区的农民迁移下山和异地开发,“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60余个自然村搬迁下山,转移山区农民1.5万人。积极探索资金筹集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的行政村,按照“点状集聚开发、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村联建、旧村改建、集中迁建等模式,加快培育一批中心村,逐步把中心村建设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农村新社区。

  三、加快推进建设步伐

  围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积极推行“经营乡村”行动计划。按照“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各种资源和力量,突出抓好“三沿”整治、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工作,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强塘固房、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发展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集劳务服务、法律援助、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中心,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连锁超市、农村金融等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更加重视革命老区建设、边际乡村发展和少数民族村发展。充分开发名村、名人、名居、名迹等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农村传统建筑,传承拓展特色的建筑风格风貌,更好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山水环境,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培育一批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第四章 实施“五个一百”,力促重点建设新突破

  充分发挥项目的主载体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投资拉动,突出市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推进基础设施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为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平台。

  第一节 实施百个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

  一、优化市政基础设施网

  中心城市重点要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区建设上,完成42省道与330国道连接线工程、坦五线舒洪至船埠头段改建工程、仙都路南段延伸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和县城供水管网改造等供水项目建设以及滨江公园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老城区建设上,完成朝晖路南延伸段改造和洋潭头后陈山公园等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上,进一步加快道路网建设,完善环卫、绿化等配套工程,优化供排水、电力通讯管网,推进民生设施项目建设;七里区块建设上,加快形成道路网框架,加速区域配套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火车站至县城新区迎宾大道等项目。壶镇副中心城市建设上,完成中山街、文教路等城区道路网工程和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壶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城市功能项目。更加重视其他乡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建设。

  二、完善综合交通网

  铁路建设上,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缙云段工程建设,上马建设七里火车站(暂名),争取开工建设金台(金华至台州)铁路缙云段工程。公路建设上,完成42省道壶镇至早宅段、42省道潜陈至壶镇段、330国道莲都至缙云段、岩沿至西岸公路、330国道缙云至永康段等改建工程项目。上马建设壶北线(壶镇至永康)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通景区、乡际联网、农村联网公路、公路养护修复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四纵四横一绕十连”公路网格局。城乡公交建设上,完成县客运中心和二、三、四级客运站建设,加大中心城区停车场所的建设力度。努力配套公交设施,合理组织公交线路,优化县城新老城区公交专线,着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村镇为节点、高效方便的乘换系统为依托、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其他工具为辅的由中心城区向各乡镇辐射的公共交通网络。

  三、打造安全水利网

  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统筹安排城乡水利发展布局,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网络,实现从工程建设为主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管理并重转变。重点抓好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及灌区工程的建设,推进河道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加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善水文防汛设施,切实提高防御洪、涝、台、旱等灾害的整体能力。以成功纳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为契机,认真实施农田水利规划,切实抓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农田水利改造工程等建设,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强化建后管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四、构筑能源保障网

  电网建设上,坚持电力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原则,完善电力网架,优化网络结构。积极推进县电力调度大楼等项目建设,在完成220KV白峰输变电工程扩容的基础上,新建220KV输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3座、扩建110KV变电所1座,进一步完善以220KV为支撑、110KV为主干的主供网架智能电网。争取开工建设大洋山、括苍山风力发电项目。气网建设上,以建设“西气东输”金华至温州段为契机,完成金丽温天然气干管缙云段建设和城市燃气管网工程建设。油网建设上,合理布局全县加油网点,加快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成品油输油管线工程项目前期,努力争取开工建设。

  五、构建高速信息网

  以“三网融合”为目标,加快建设以光缆为主的骨干传输网,实施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建设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等系统,进一步提高宽带网络、互联网用户的普及率。加快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和仙都景区数字化管理,积极构建以统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卫生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进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建成社会动态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建设,更加重视基础测绘,进一步促进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数字缙云”建设步伐。

  第二节 实施百个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

  一、狠抓工业招商重点项目实施

  根据“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定位、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要求,以“3321计划”为基础,狠抓工业招商重点项目的储备与实施。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施新材料行业项目30个,总投资120亿元;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行业项目30个,总投资40亿元;汽摩配行业项目20个,总投资50亿元;电器电子和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20亿元;共计实施项目90个,总投资230亿元。通过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扶持政策,注重项目投资强度,全面推进工业招商重点项目实施。

  二、加快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程

  全力抓好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着重从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大领域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一批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顺利开工投产,形成高水平、高强度、可持续的工业投入,培育一批大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项目,重点实施一批照明电器、汽摩配、带锯床、缝纫机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技术改造、工业投资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实施百个旅游生态环保项目

  一、抓好旅游设施项目建设

  围绕全县大景区开发,以“一二三”工程和创建16个特色旅游村为支撑,加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推进仙都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列项目建设,狠抓大洋山、河阳古民居2个创4A系列项目建设,抓好晨龙太空农业科技园、括苍山森林公园、岩门丹霞地貌景区3个创3A系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黄龙景区创4A基础上的旅游设施提升工程建设。狠抓仙都黄帝温泉谷、仙都轩辕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基地和自驾游基地。全面启动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的一批五星级、四星级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二、加强生态环保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生态十大工程”,全力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缙云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和重点区域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收集工程建设,建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壶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强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生态示范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以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建设。

  第四节 实施百个惠民行动项目

  一、优先教育项目建设

  以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成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迁建、湖川初中迁建、壶镇中学迁建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小学新建或迁建项目以及职业学校扩建项目。全面实施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工程和特殊教育工程,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学校布局。

  二、强化卫生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全县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完成县人民医院迁建、县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上马建设县卫生监督所迁建工程等项目。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及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采取政府和集体主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及责任医生驻村设点巡诊等多种形式建设村卫生室。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完成丽水长征医院等项目建设。

  三、注重文体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启动民生文化园(暂名)建设中,优先完成体育馆、图书档案馆、文化艺术中心的“两馆一中心”建设,着力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二、三期改造、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等项目。全面完成乡镇、村基本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项目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小康体育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分别达到100%,积极做好文物修缮工程和县非遗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

  四、统筹民生幸福项目建设

  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统筹抓好其他民生幸福项目建设。完成县消防队迁建、县委党校迁建、机动车辆安全检测线、丽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缙云办事处、县农机培训学校迁建、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商会大厦、县老年福利活动中心、移民安置工程、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拆迁安置房、农民公寓、旧村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点治理、气象基础设施综合改善工程等一批民生幸福项目。

  第五节 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前期

  根据“十二五”国家、省重大项目规划方向,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对“五个一百”工程项目库储备项目进行筛选,着力抓好一批事关全县战略性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类、产业转型提升类、重大民计民生类项目的前期推进。加快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着力推进缙云500 KV输变电工程、缙云至温州平阳公路缙云段(坦五线)改建、35省道改建工程、新建至武义公路、潜明水库至县双潭水厂引水工程及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做好县城至大洋、大源、三溪、方溪的公路隧道前期工作。加快启动国家级地质公园项目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认真谋划融入浙中城市群在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以及壶镇小城市培育试点综合开发项目。

  第五章 加快转型升级,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围绕建设“233”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打造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栏2               “233”产业发展平台

  ▲2大工业发展平台: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

  ▲3大农业发展平台: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三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缙云粮食生产功能区。

  ▲3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缙云(中国)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服务业集聚区、缙云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物流园区。

  第一节 强力发展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

  一、搭建工业发展平台

  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大平台建设,全力开展缙云工业园区的扩容提升和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的建设以及五东工业功能区和新建、东方、舒洪等乡镇工业区块的优化,努力打造“金衢丽产业带的活力区”。

  ——拓展缙云工业园区,共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围绕工业园区作为县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业组团定位,推进工业园区向选商引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顺利转型,努力打造新兴工业新城。实施“东拓、南延、西扩”战略,把园区发展空间从目前的4.14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努力开拓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加快建设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打造全县工业发展“最大平台”。共同把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成为跨行政区划和跨轻重工业的复合型现代五金产业集群、浙江中部最重要的新增长极、浙江中部大工业产业带的核心区、提升全省竞争力的重要区域之一。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建设壶镇产业转型提升区,打造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建设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主抓手,努力把壶镇建成“产业优势明显,功能配置完善”的新型工业小城市。在“西扩”的基础上,强化与东方镇等周边乡镇低丘缓坡跨区联动开发,加快形成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框架,构建全县工业发展“第二大平台”。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优化乡镇工业功能区,形成区域特色工业块状经济。五东工业功能区做好西部延伸等区块的开发;新建镇工业区块逐步纳入缙云工业园区发展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镇工业区块以建设绿色生产基地为定位发展;舒洪镇工业区块向农民异地转移舒洪安置小区以北区块推进,建设绿色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到2015年,四个工业区块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深入研究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激励政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降耗增效转变,在扩量中提质,在成型中转型。

  专栏3           工业转型升级“124”行动计划

  ▲100亿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性投资超过100亿元。

  ▲2个试点:抓好2个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试点建设,一是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计划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二是共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计划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

  ▲4大集群: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培育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培育其它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明确国家政策导向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加快培育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大型装备、新能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强发展低碳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加速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促进工业经济向绿色模式转型发展,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专栏4               新兴产业培育方向

  ▲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努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

  ▲新材料产业:主要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和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与航空装备、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工程建设相配套的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控制技术和高性能材料。

  ▲新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太阳能薄膜电池和与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相关的装备关键部件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相关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品。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鼓励企业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以特色装备制造为龙头,抓好带锯床、汽摩配、缝纫机、照明电器等基础产业的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继续引导做好2家省级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加快推进工模具钢等特色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产业集群龙头。鼓励铸造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进电力电子等特色产业专业园建设,依靠产业专业园,实现集约、协作发展。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培育一批产业带动性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经济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向高端化、大型化、品牌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帮助一批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高新化之路,着力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带动能力更强的大企业集团。到2015年,力争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其中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2家。

  专栏5                优势产业培育重点

  ▲带锯床行业:支持带锯床及特色装备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创新成果产业化、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带锯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或分会落户缙云。

  ▲金属压延行业:建立新型特种材料研究中心,持续开发特种新材料及高效、节能成型和加工工艺,推动产业链向镀涂、复合延伸,产品向汽车、家电、军工、医药等高精密材料提升。

  ▲照明行业:大力发展环管、直管节能灯,积极研发生产无极灯、LED灯、陶瓷金卤灯等新一代照明产品,极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节能灯研发与生产基地。

  ▲缝纫机行业:鼓励企业加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向电子型多功能缝纫机、电脑型多功能缝纫机提升。

  ▲工模具材料行业:鼓励引进现代化工艺装备,生产高硬合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替代进口钢类规格系列产品。

  ▲汽摩配件行业:引导企业从单一的摩托车配件向汽摩配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产品向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提升。

  ▲电子行业:促进生产工艺向自动化提升,产品向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市场向计算机高效率绿色电源、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不间断电源(UPS)、变频器电源、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电力有源滤波器、分布式开关电源供电系统等领域拓展。

  ▲铸造行业:鼓励真空冶炼、真空浇注等工艺设备引进和高端的阀门铸钢件、电站铸钢件、重型机械铸件和船用铸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块状经济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提质升级,积极引导产业和企业向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通过内聚外拓,切实抓好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2个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试点建设。依托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向镀涂、复合等方向延伸,产品向汽车、家电、军工、医药等高精密材料提升;加速发展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向关键零部件、配套工刃具、真空冶炼等方向延伸,产品向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型提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向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加快培育其它产业集群发展。

  三、扎实推进品牌建设

  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和品牌战略,大力开展质量强县、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建设,以品牌赢得市场,以专利控制市场,以标准领跑市场,以网络拓展市场,走品牌化、专利化、标准化、信息化兴企之路,努力抢占国际国内行业制高点。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培育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国家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发展后劲。到2015年,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24个以上,浙江省区域名牌2个。鼓励企业开展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架构创新,促进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强化企业上市辅导,引导一批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买壳、增资扩股和资产置换等方式,到2015年,全县股份有限公司达到5家以上,争取上市2家。

  第二节 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方向,按照“改造升级传统农业产业,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的要求,用现代工业理念抓园区建设,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优势特色鲜明、生态气息浓郁、产业培育有力、示范带动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加快推进小仙都、三溪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将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成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应用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在全县建成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粮经轮作、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综合生产效益,全面提升我县农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水平。

  二、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紧紧围绕“586”行动计划,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好“稳、精、提”文章,进一步做强做精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等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笋竹、香榧等产业,加快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接二产、连三产”思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方针,鼓励、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开发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积极推动规模化农业嫁接休闲特色旅游,形成农业采摘、休闲观光、农家体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化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强龙兴农工程”和农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农业科研教育培训基地、高新农业技术生产示范基地、种子种苗培育和繁殖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优新品种,增强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以“名、特、优、新、高”为方向,加快区域品牌整合,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为契机,进一步打响“缙云麻鸭”品牌,不断提升“仙都笋峰”茶叶、“缙云蚕桑”的影响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加快“绿谷·仙都”缙云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专栏6             农业发展“586”行动计划

  ▲提升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提升畜禽、茶叶、蚕桑、果蔬、油茶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

  ▲形成八大产业带:形成茶叶、蚕桑、水果、蔬菜、油茶、毛竹、食用菌、畜牧养殖等八大产业带。

  ▲健全六大体系:健全现代农业投入、农业科技支撑、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机化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林业生态安全保障等六大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三、努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继续实施“农民增收八大行动”,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健全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培育农村来料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农民增收新增长点,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依托“山海协作工程”,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继续抓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资产要素财产化形式,大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严格执行国家“三农”政策,全面落实种粮“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的各项支持保护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维护农民权益,加强涉农收费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第三节 致力发展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牢固树立“全县大景区”理念,立足山水和生态优势,以打造中华黄帝文化旅游区为目标,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以旅游发展“1122”推进行动和经营乡村为抓手,采取“生态基础+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特色村落”多种结合模式,加快把山水和生态资源变为旅游收益和产业优势,努力把旅游经济培育成为县域重要的支柱产业,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支持”的旅游发展道路,逐步打响旅游名县品牌。

  专栏7            旅游发展“1122”推进行动

  ▲一个融入:积极融入浙中南生态旅游圈,主打与周边县市合作的“江南仙境游”和“神仙之旅”精品游线。

  ▲一大支撑:以“一二三”工程为支撑,仙都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大洋山、河阳古民居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括苍山、岩门、晨龙太空农业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和创建16个特色旅游村。

  ▲两大定位:全力塑造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黄帝养生之都。

  ▲两个转变:推动单纯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养生、民俗等复合型旅游转变,推动仙都旅游向缙云旅游转变。

  ——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坚持“城、景、文、游”四位一体,加快形成以仙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旅游村镇为依托的“一心四版块”城乡旅游均衡发展格局。强化大景区的带动效应,着眼服务旅游“六要素”,认真实施“旅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创建仙都国家5A级景区,争创国家级地质公园,统筹推进其它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程,全力构建仙都综合旅游区。着眼“村村有特色、乡乡有景点”,以“破坏小、效益好、成本低、带动广”为目标,深入挖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民俗风情等优势,把山区变成风景区。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以岩下、鼎湖等省级旅游特色村为示范,推进一批特色旅游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开发养生旅游,努力发展会务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促使旅游产品向多样化、个性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紧紧抓住温泉旅游新热点和新趋势,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以仙都黄帝温泉谷开发为突破口,加快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深入挖掘优势养生资源和黄帝养生文化,以“品位文化,怡然养神”为养生特点,大力发展黄帝文化养生产业,加快推进缙云仙都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基地建设。加大生态游、乡村游、节庆游、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商品开发,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以山水特色为中心,深挖黄帝、婺剧、影视、耕读等特色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业、城市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做好黄帝及养生文化与仙都旅游相结合,增加黄帝元素,提升黄帝祭祀规格,进一步扩大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影响;加快仙都天然影视城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天然影视拍摄基地;加强仙都摩崖石刻、石桥、石屋、石窟等的保护和开发,打响奇峰异石品牌;挖掘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辟养生之旅;挖掘民风民俗文化,开辟民俗风情旅游,打造乡村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新亮点。

  ——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坚持“北固南联西扩”营销策略,进一步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明确旅游市场定位,巩固深化省内和上海市场,拓展省外周边市场,逐步打入境外市场。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完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策划,打造精品游线。加快旅行社行业发展,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市场格局,不断壮大旅游产业经济总量。

  二、积极培育生产服务业

  以缙云(中国)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服务业集聚区、缙云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物流园区3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金融保险业市场化,充分发挥金融保险业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引进各类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我县设立新的运营机构或开展业务,鼓励设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贷款担保基金及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研发服务、专业商务、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发展和升级;积极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和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大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和引领功能,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着力打造浙中南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专栏8          三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

  ▲缙云(中国)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服务业集聚区:以建设机械装备城为核心,着力发展管理、会展、物流、信息服务、交易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四中心、二市场、一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四中心包括总部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二市场包括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产品交易市场和要素交易市场。一配套包括人才公寓、星级宾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缙云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行政、园区服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建设,强化海关、商检、外管、金融、学校、医院、物流、商住、市场、劳务、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打造一个特色突出的园区服务平台。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物流园区:重点建设路网物流中心、综合物流市场、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园区物流中心、汽车城等,加快搭建高产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平台。

  三、不断丰富生活服务业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特色镇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商业网点,积极扶持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店、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现代商业。加快形成县城新区的商业中心,大力建设城镇商业核心区。深入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着力培育农产品批发(专业)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大农贸市场改造,推进农资经营网点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村商业流通网络。积极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高档酒店、中介机构、公共交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行业。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章 加强民生保障,激发社会发展新活力

  坚持“民生是第一保障”理念,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设幸福缙云。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向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倾斜,加强就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创业指导,建设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新增就业岗位0.9万个。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启动“金保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由制度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标准,努力构建帮困扶贫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创新城镇住房保障方式,完善保障管理机制,加强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力争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900套以上。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继续重视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普惠式目标。

  第二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巩固提高十五年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更加重视务工子女和弱势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致力教育公平共享。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教育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城乡教育发展联盟,推进城乡教育教学一体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惠面。实行公办和鼓励民办相结合,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和质量,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6%。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和专业,做强做特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继续提升高中教育水平,巩固扩大区域竞争优势,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把缙云中学打造成为区域教育的标杆。抓好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改善教育发展硬环境,不断提升办学软实力。积极实施“人才强教”战略,致力教育内涵建设,力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走在丽水前列,率先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县,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凸显缙云教育品牌效应。

  第三节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以创建“省级卫生强县”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专科医院和个体诊所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流动人口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均期望寿命争取达到79岁。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国民体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之城。

  第四节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完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体制机制,建立科技研发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力争科研试验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引导企业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对做大主业稳健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展创新平台,努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推进省级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列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专利授权量累计达400 件以上。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的科学素质。

  第五节 推动人才事业进步

  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注重从引项目向引人才转变,加快建立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结构。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出台实施人才培育、开发、引进、管理、激励保障等相关政策,加快完善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机制,以产业领军人才为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缙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作用。搭建各种人才工作的科技创新平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发展环境,切实解决各类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完善民主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结构合理、后备充足、充满活力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第六节 促进先进文化繁荣

  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为目标,率先建成比较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促进黄帝文化有形化、婺剧文化产业化、石头文化市场化、影视文化基地化、耕读文化时代化,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县域人文内涵。以“中国杜光庭文化之乡”和河阳古民居为特色,深入挖掘培育名人名居文化。加强对黄帝及养生文化的研究开发,办好公祭黄帝大典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对旅游的支撑度。推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创新,扶持和发展缙云婺剧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中国民间舞蹈之乡。加强对石城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加大对仙都奇石和缙云石雕的宣传力度,打造中国摩崖石刻之都。大力开发仙都天然影视城,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弘扬“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秀教育传统,进一步打响耕读文化品牌。加大对文保单位的维护、修缮和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扎实开展“种文化”、“送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更加重视档案、方志、文联等工作,加强新闻传媒建设,提高传播能力和对外宣传水平。通过强化文化引领,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全力打造“文化缙云”。

  第七章 立足生态优势,加快生态建设新进程

  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为目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形成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格局。

  第一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和污染整治,加强工业园区、城镇、乡村的污水和垃圾集中分类细化处理及白色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切实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大力推进城市蓝天工程实施,加强机动车尾气监管、餐饮业油烟控制和工业废气防治以及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强生态型河道建设和水景观开发,继续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加强环境安全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依法打击各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第二节 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规划,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植树造林长效机制。加大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和自然修复能力。做好林木资源保护和更新,深化林业分类经营,优化林业结构,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加大好溪、新建溪等主要流域的生态保护,探索建立大洋山自然保护区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古农耕文化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乡镇、村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竞争力。

  第三节         倡导能源资源节约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大力推广普及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继续开展农村老电站技改,探索小水电、林业碳汇等CDM项目的开发,提高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的利用水平。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利用“五岩一土”优势矿种,基本稳定矿山数量,形成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培育发展机砂矿山,逐步禁止河道采砂,促进矿山生态修复。充分挖掘各类粗放利用和闲置土地的潜力,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重点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厉行节水、节材、节电,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建筑和中水回用。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培育生态消费观。

  第四节 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按照产业导向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规划工业发展平台,严格执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规范企业项目落地机制。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原生态产品,加速产业集聚和升级。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方法,重点抓好高能耗、高污染设备的淘汰和改造,积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生态化,提高产业准入生态门槛,限期治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高碳”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一批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研究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导协调和考核机制,鼓励开展低碳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工作,将低碳经济延伸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第八章 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以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为总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感,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加强民主法制

  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和政协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更加重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全面贯彻民族、宗教和侨台事务等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设定行政许可项目和权限,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持续开展依法维权活动,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力度,全面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法治缙云”建设进程。

  第二节 促进平安建设

  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深化“平安缙云”建设,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和农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突发公共危机预警体系,不断提高应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和处置能力,形成覆盖城乡、反应灵敏、统一指挥、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危机应对管理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加大动植物检验检疫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粮食、价格等各种应急机制。大力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有效应对极端天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实行堵与疏相结合,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缙云”。

  第三节 创新社会管理

  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坚持“调解优先”,健全“大接访、大调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健全信访终结机制,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完善基层管理机制,推进“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向村居、社区、企业全覆盖。加强网络舆情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提高“网络社会”管理水平。规范发展社会组织,重点发展一批行业协会、公益性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能力。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诚信建设活动,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度,建设“信用缙云”。

  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体制机制新动力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强化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区域合作

  一、全力共建浙中城市群

  坚持与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差别化战略,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联等优势,全方位融入浙中城市群。依托金衢丽产业带规划,借助城市群的关联优势、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有选择地承接辐射和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实现借力发展、错位发展和跨越发展。积极创新机制,共建区域间快速交通网、公共服务网和信息共享网,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缩短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相互融合和要素资源共享,共育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区域产业,推进产业互补合作,完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全面融入长三角和海西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区域双向对接,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温台经济圈的分工合作,以制度协调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实现生产要素、商品、服务自由流动。按照交通、商贸、生态旅游接轨的工作思路,促进客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利用独特的休闲旅游资源,共同打造以温丽金衢为主的山水休闲旅游带,成为联结长三角旅游和海西经济区旅游的重要县域节点。继续深化浙闽赣皖九方经济区协作机制,实现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城市品牌、市场品牌、旅游品牌全面对接。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一、加强选商引资工作

  坚持“招商是第一任务”理念,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浙中、温台等地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大产业、大企业的协作配套,注重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鼓励重点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优势企业进行稀释股权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国企央企。加强“在外缙云人要素回流”工程建设,建立在外缙云人回乡创业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包装力度,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借智招商和环境招商,建立健全工业投资评估体系,突出项目的亩产效益、低能耗效益和综合评估效益,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科技型、补链型、配套型、生态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引进一批投资额超亿元的大项目。

  二、发展对外贸易经济

  坚持出口和进口、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并重,加快转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四外”联动协调发展。积极顺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引导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科技创新、改善售后服务、调节利益分配、设立营销机构、利用电子商务和收购国际品牌等措施,切实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促进外贸出口转型升级,扶持企业从贴牌生产逐步转向创立自主品牌,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带锯床出口基地、环型灯管和直型灯管出口基地。完善外贸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大通关”建设,加快设立缙云贸促会、检验检疫缙云办事处、海关缙云办事处,积极搭建与外资银行合作平台,努力推进对外贸易经济跃上新台阶。

  第三节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运作高效,更加适应跨越发展需要的政府机构体系。深入开展以“四减少”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覆盖全县、功能互补、统分结合的行政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资金运行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体系,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完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深化公用经费支出改革。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听证与公示、新闻发布等制度,加强善治、责任、守信政府建设,构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

  二、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全面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探索森林异地代保、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机制,有效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完善服务业联动机制,加大服务业发展改革力度,提高服务业发展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创新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稳步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建立分类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水资源使用权流转,建立反映电力供求和促进节约用电的电价形成机制,稳步推进燃煤气等价格改革,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放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三、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分配秩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公平教育机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社保异地转移就医结算制度。

  四、加快统筹城乡改革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加快统筹农村产权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管理。探索建立土地和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流转机制,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深化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扩大农业保险险种。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支农功能。

  第十章 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全面落实

  始终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挖掘出口、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和目标任务完成。

  第一节 强化要素机制保障

  一、加强要素保障

  土地方面,按照“保重点、保民生、保投产”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基础设施、民生、工业等项目的用地需求和产业集群新平台建设的用地需求,力争新增建设用地2万亩。加快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着重推进壶镇、大洋两个重点区块的低丘缓坡开发。全面推进20个村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努力新增耕地面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指标与项目衔接,做好项目用地的“增减挂钩”文章。积极消化利用转而未供土地,清理盘活闲置用地。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完善土地供应政策,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强度和土地单位面积贡献率。资金方面,紧紧抓住上级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以及开展“山海协作”的机遇,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着力探索和构造多元化筹资平台,灵活运用财政、民营、社会、外资等多种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法人招标、项目发债、BT、BOT、TOT等项目运营方式,探索实践政府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模式,让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其他方面,完善能源等其他要素的供给联动机制,健全能源输送网络,积极扩大能源要素配套空间,着力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更加重视人才、科技、电力等要素支撑,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完善项目机制

  以深化项目前期和加大政策处理力度为抓手,不断完善土地征迁、安置、补偿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健全乡镇、部门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做深做实重大项目前期,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用地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进一步改革项目前期投资计划编制、招投标、审计、审价等运行机制,健全部门项目联合督办的联动机制,完善项目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按照“规划起步、定向服务、长期合作”的原则,与国内一流机构合作,积极开展规划、项目、管理、招商等业务知识培训,培育一支综合能力强,善规划、懂项目、会管理的干部队伍。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一、完善规划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各类专项规划中居总领,要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保障机制。严格实施规划年度立项和规划综合管理办法,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一完整的规划体系,注重规划衔接,重视本纲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的相互衔接,依据本纲要编制和落实好各专项规划,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向,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 强化规划实施

  健全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科学分解落实五年规划目标任务,认真制定、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与预算。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价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强化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情况的考评,确保整体执行成效,提高规划实施水平。建立规划实施监督长效机制,坚持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指导,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社会监督,增强规划透明度。如遇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不可预见因素,及时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报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1.浙中城市群:包括金华市域9县(市、区)以及衢州市的龙游县、丽水市的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共11个县(市、区),是我省继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后的第三个城市群,是我县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

  2.海西经济区: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九市为主体,涵盖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等地区,是对台前沿,具有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北部湾经济区之后又一沿海经济增长极。

  3.林业碳汇:指利用森林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4.十大民生工程:指就业促进、社保安民、社会救助、农民增收、消费繁荣、文化多彩、教育现代化、医疗保障、环境保护、平安创建等十大民生工程。

  5.四纵四横一绕十连:四纵指金丽温高速公路缙云段、330国道缙云段、42省道和49省道缙云段、缙云至温州平阳公路缙云段(坦五线);四横指台金高速公路缙云段、35省道缙云段、台州至松阳公路缙云段、早宅至新建及武义公路;一绕指由330国道缙云段西线、兰舒公路以及舒洪至新碧公路组成的环形绕城公路交通圈;十连指壶北线(壶镇至永康)、金安线(双溪口至仙居安岭)、石松经石笕朱庄至青田公路、胪膛至永康舟山下公路、方溪至大洋公路、石松至名山公路、岭口至横塘岸公路、蛟坑至寮车头公路、雅江至土鱼坑公路、大洋至岭后公路。

  6.生态十大工程:指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示范、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绿色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建设。

  7.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缙云片区: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包括丽水核心区、缙云片区、松阳片区和龙泉片区。缙云片区包括现缙云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待开发区域,是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与浙中城市群区域合作的先导区。规划控制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近期发展重点是推进五金产业块状经济的转型提升。

  8.农民增收八大行动:指产业开发帮扶行动、培训就业帮扶行动、下山搬迁帮扶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社会救助覆盖行动、区域协作促进行动、金融服务支持行动、社会援助关爱行动。

  9.一心四版块:指培育一个休闲服务中心——五云石城休闲服务中心,建设四大旅游版块——仙都-黄龙中心旅游版块、河阳-雪峰西北旅游版块、岩门-大洋东南旅游版块、壶镇-括苍东北旅游版块。

  10.北固南联西扩:北固:巩固和拓展上海、苏南市场,扩大上海及苏南的市场占有份额;逐步面向山东、天津、北京等战略市场进行开拓;拓展韩国、日本等重要的境外市场。南联:联合福州、宁德等地区,通过客源互送等形式加强合作,依托福建,辐射广东以及台湾、港澳、东南亚和其他深受黄帝文化影响的境外市场。西扩:通过加强与龙游等县的区域合作,连接黄山、三清山、龙虎山等景区,扩大安徽、江西等省市客源市场的影响力。

  11.金保工程: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

  12.“三名、三进”工程:三名指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三进指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