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

图片

县政府文件
索引号: 331122000000/2021-64378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布机构: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4-12
文号: 缙政发〔2021〕34号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人民政府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印发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04-20 14:34:36 文章来源: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人民政府      

2021年4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一、奋力建设三城三地,开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8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8

(二)新发展阶段迎来新趋势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19

(三)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21

(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22

(五)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 25

(六)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6

二、聚力发展生态工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33

(一)做大做强生态工业 33

(二)全面振兴文化旅游 38

(三)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42

(四)提升发展现代建筑业 44

三、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战略举措,激发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力 45

(一)全力推进双招双引 45

(二)聚力扩大有效投资 46

(三)全面促进消费 47

(四)持续扩大出口 47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浙西南科创高地 48

(一)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48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9

(三)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50

(四)优化创业创新创造生态 50

五、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全面融入发展新格局 52

(一)合力做强市域发展核心带 52

(二)主动融入大都市区 52

(三)纵深推进山海协作 53

(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54

(五)拓展区域合作交流空间 55

六、全面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55

(一)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55

(二)深入推进现代地方财税金融制度改革 56

(三)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57

(四)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高地 57

(五)高水平打造信用缙云 60

七、坚持以人为核心,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60

(一)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60

(二)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63

(三)提升壶镇小城市能级 65

(四)推进乡镇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66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68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70

(一)以乡愁富民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70

(二)以花园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域美丽 73

(三)以综合集成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74

(四)以集体经济培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75

九、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 78

(一)完善外捷内畅综合交通网络 78

(二)构建美丽安全水利设施网络 81

(三)优化绿色低碳能源设施网络 82

(四)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83

十、筑牢大花园核心区底色,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84

(一)构建科学高效智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84

(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全要素美丽生态 85

(三)高规格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 87

(四)高水平建设彩色健康富有活力的森林城市 88

(五)高效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 88

(六)高要求推进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转型 89

十一、深度挖掘丰富文化资源,擦亮特色文化金名片 90

(一)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90

(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91

(三)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91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92

(五)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3

十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94

(一)健全就业增收长效机制 94

(二)推动教育体系更优质均衡发展 95

(三)建立更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98

(四)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 101

(五)健全更可靠社会保障体系 103

十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县域整体智治水平 104

(一)高水平建设平安缙云 105

(二)高水平建设法治缙云 108

(三)高水平建设清廉缙云 108

(四)高水平建设数字缙云 109

(五)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10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奋力实施规划目标任务 111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111

(二)突出规划纲要统领和战略导向作用 112

(三)加强规划实施要素保障 112

(四)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实施 113

附件:名词解释 114


专栏目录

 

专栏1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领跑和倍增行动…………….29

专栏2生态工业育强行动………………………..….……34

专栏3重点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导向……………...………35

专栏4生态工业四个重大…………….…….…….…37

专栏5重点发展旅游产品…………………….………..…39

专栏6旅游业发展四个重大……………….………..42

专栏7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44

专栏8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47

专栏9科技创新四个重大…………………………51

专栏10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融入金义都市区行动………….…………53

专栏11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54

专栏12县域三大片区发展导向…………….………62

专栏13中心城区一体两翼,四城联动建设导向..…64

专栏14壶镇建设发展导向……………………….………65

专栏15特色乡镇发展导向……………………….………66

专栏16五彩农业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工程………….72

专栏17农业农村四个重大………………...…..…....77

专栏18综合交通网络……………………….……………78

专栏19综合交通重大项目………………….……………81

专栏20水利建设四个重大……………….….….…82

专栏21能源设施重大项目………………….……………83

专栏22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86

专栏23文化文明四个重大……………..…….…….93

专栏24教育发展四个重大…………………..….…..98

专栏25数字社会重点应用场景……………….…….….110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丽水市委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委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制定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重点绘就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未来发展宏伟蓝图,明确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凝心聚力高质量跨越式推进三城三地建设,开创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奋力建设三城三地,开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缙云摘帽快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的深刻影响,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模范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5亿元。连续四年获得26考核优秀等次,实现重夺全市生态工业第一强县目标。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和运动休闲文化等产业扩量提质,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时隔6年重新领跑全市,制造业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50%。仙都景区创成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河阳古民居晋升4A级旅游景区,全县A级旅游景区数增加至8景区镇、景区村占比分别达64%46%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等省级以上农业试点6项,浙南早茶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新增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5个。跻身全国县域电商百强,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文化运动休闲产业被列入全省第二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

全面改革成果丰硕。累计实施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103个,争取各类试点、竞争性项目以及奖励性资金超23亿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民生事项一证通办。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实现全过程审批最多80,获评“2020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化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率100%大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成功探索全国首例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案例。发行全市首单低利率注册公司债,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机遇不断转变为发展红利。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县域科技创新指数排名山区26县首位。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1%,居全市第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全市第1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省科技型企业13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6家。实现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领军型创业团队、国家(省)万人计划、省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国家星创天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全市零突破。引进市绿谷精英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5人,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缙云机床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丽缙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缙云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实施国家和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41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14项,获国家、省科技资助经费超1亿元。引入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电科36所等8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转化机构。

大花园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第一批清新空气示范区等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荣誉9项,入选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获评2019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9.39%。松材线虫病防治取得较好成效,16年来首次实现发病面积、枯死松树数量双下降。PM2.5浓度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创成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全县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缙云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中期评估。静脉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93.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7%,农村公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仁岸村获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示范文明县城,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完成西寮、洋泉、名山等村整村拆迁工作。名山社区列入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老城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好溪时代全面开启。获评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累计获评省级样板乡镇10个,样板率达58.8%。壶镇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获批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省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绿道和仙都风情绿道相继获得省十大最美绿道十佳运动休闲绿道荣誉。

乡村振兴全省示范。入选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先行创建名单,全省首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全省首批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获评2018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县,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6个、美丽风景线11条。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100强先进县。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行政村实现客运班车村村通乡愁富民产业发展成为缙云金名片被授予全省首批、全市唯一浙江小吃之乡称号,成为全省首个小吃文化地标城市缙云烧饼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欧盟商标,获评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入选全国乡村特色食品名单,其制作技艺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爽面入选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获评中餐特色小吃。缙云黄茶入选杭州G20峰会官方指定用茶,被授予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缙云茭白、缙云黄花菜成功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缙云黄花菜入选全国特色种植产品名单。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全市最大外商独资项目肖特高端玻管项目开工建设,实现省重大产业项目零突破。潜明水库大坝工程刷新同类型同体量水库建设的浙江速度。抽水蓄能电站、330国道西移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金台铁路缙云段具备通车条件,杭丽铁路、合温高速、缙江高速等项目前期取得新进展城市滨江休闲服务中心、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并加快推进。县工艺美校迁建、县档案馆新建、县委党校迁建等工程投入使用。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积极接轨大上海,与上海市闵行区、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清华长三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德清县、富阳区、奉化区携手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杭州缙云大厦、千企结千村小微园等飞地顺利落地,缙云富阳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连续两年获省考核优秀,制度型开放载体不断增多与四川省南江县建立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助力南江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缙云特色产业入川扶贫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建立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成功举办世界丽水人大会缙云分会。与德国皮尔纳市、塞尔维亚兹韦兹达拉市缔结友好交流关系。外贸出口额增加到77.1亿元,实现年均9%的逆势增长。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大项目110个,总投资349.6亿元,对外吸引力日益增强

文化文明特色彰显。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祭祀轩辕黄帝大典规格提升迈出扎实步伐。仙都景区入选全省首批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培育创建名单。缙云恐龙定名为中国缙云甲龙。创成全省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入选全省试点,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顺利通过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认定。体育强乡、强镇创建实现全覆盖,创成省体育强县。

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774元、23466元,年均增长8.2%9.7%,城乡居民收入比明显下降。民生支出累计达212.9亿元,为十二五2.45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达标县人民医院迁建、壶镇中学迁建、瑞杰实验学校、培仁学校、城乡绿道等一批民生工程投入使用。2016年、2018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获省考核第一名,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成功摘帽省基础教育重点县,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获评首批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省级学习型城市,学在缙云持续响亮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危旧房治理等工作有序推进。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增幅连续8年超过15%。推出大搬快聚·富民安居”“一户一策一干部、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数字扶贫小康码等系列举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问题全部清零缙云产业扶贫减贫入选全国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十大案例和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创成省无信访积案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众志成城抗击超强台风黑格比,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顺利夺取平安银鼎,平安缙云、法治缙云、和谐缙云建设全面深化。省级双拥模范县实现六连冠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生态文明、民生福祉4个方面36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顺利完成27项。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8.6%,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7项指标完成情况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全省对县一级不作要求。总体来说,经过五年潜心发展,全县确定“三城三地”战略目标,干群上下一心、积极作为,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规模不大,质量有待提高。经济总量不大,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不强,大好高项目支撑不足,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工业领域缺乏高能级产业平台,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不长,尚未形成百亿级产业链,服务业总体发展较为滞后,两山转化通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增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创造性张力有待激发。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任务,改革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突破发展要素瓶颈制约、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的办法不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高,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补强。县城空间拓展不快,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和弱项。双核驱动城镇格局有待完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促进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完善。高等级公路总体密度较低,站场设施建设滞后,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城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乡村振兴动能有待激发。城乡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资源向资产转变的通道尚未打通,农业农村改革力度有待加大,农村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文体设施缺乏,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生态环保、城市管理、文化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基层社会治理仍面临不小压力。


1: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属性

2020

年均/累计

2020

年均/累计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2

280

7.5左右

243.4

7.6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44715

75000

7.2左右

>64400

7.5

预期性

3

工业增加值(亿元)

67.23

134

7

87

8.7

预期性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7.44

[700]

10.5

[484]

预期性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1

15.8

7.5

17.25

9.4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2.68

96.7

8

105.6

11

预期性

7

旅游总收入(亿元)

82.25

205

20

143.05

预期性

8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38.9

42

51.2

预期性

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23

34.5

8.5

24

预期性

10

研发经费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

1.4

2.1

2.8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09

7.1

8.35

预期性

12

互联网普及率(%)

47

80

预期性

1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7.2

11.6

10

预期性

14

城市化率

常住人口城市化(%)

51.8

58

60.8

预期性

15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

31.3

35.2

约束性

1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吨标煤/万元)

上级

下达

约束性

17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上级

下达

约束性

18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上级下达

[34.3]

约束性

19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上级

下达

约束性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上级

下达

约束性

2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80

预期性

22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

91.2

≥90

100

约束性

23

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

100

100

100

约束性

24

耕地保有量

(万亩)

上级

下达

34.73

约束性

25

森林

增长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570

650

[80]

700.2

[130.2]

约束性

26

森林覆盖率(%)

73.9

76

79.39

约束性

27

居民

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2266

46300

7.5

47774

8.2

预期性

2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772

23800

10

23466

9.7

预期性

29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5

15

15.11

约束性

30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1]

0.482

[1.92]

约束性

31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人)

2.44

3.2

3.2

预期性

32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

83.3

95

98.1

[14.8]

约束性

3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0.1

60

55.1

约束性

34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32

40

预期性

35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225

0.135

0.045

约束性

36

人均预期寿命(年)

78.99

79.8

79.85

预期性

备注:

1.[]内数据五年累计数,部分指标统计数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最终将以2020年实际数为准。

2.由于工业增加值受统计制度调整影响,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增长率为平均增长率。

3.未完成指标说明:

(1)旅游总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疫情影响,造成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2)固定资产投资受宏观政策变化和统计制度调整影响,增速不及预期,但投资质量大幅提升;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于受2017年统计口径调整,数据没有可比性;

(4)全员劳动生产率:“十三五”时期,缙云劳动人口增加,因此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该指标“十三五”目标设定与GDP不匹配

(5)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缺少促进人口户籍转移的机制;

(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快,高耗能产业占比仍然较高;

(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受高中段招生人数的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进入普高、职高继续就读,同时在职高就读的学生参加高考的比例较低。

(二)新发展阶段迎来新趋势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缙云仍然处于大有可为且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势不可挡之势重塑世界,万物互联数字化时代来临。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逆全球化思潮兴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问题频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内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加快实现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将面对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交通强国、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为全国经济长期向好提供坚实保障。

从省内看,奋力建设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新发展阶段浙江担负五大历史使命,重点推进十三项战略抓手,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总体思路。如何解决省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形成共识,省委省政府正在制定新一轮加快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系列政策,山区县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市内看,丽水是全省大花园核心区,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确立努力打造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的目标任务。市委已经完整确立指导丽水未来大踏步前进、大跨越发展重要战略的四梁八柱和行动路线图,特别是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支撑。

从缙云自身看,十四五时期,将迎来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黄金期。从外部环境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速形成,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为休闲旅游、运动休闲文化、智能家电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劲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和省四大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一带三区新格局构建,区域开放、合作和共享进一步深化。从内部发展看,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发展空间优势、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山区县扶持政策优势等将相互作用,形成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力。同时,大都市区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地区之间对优质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对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域综合能级提升和特色优势培育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压力挑战前所未有,但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成熟。要着眼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理解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新判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更加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2035年,全面建成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成为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县域样板。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价值转换效率、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在山区26县进入第一梯队,人均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县域发展软实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构建;基本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创造力、传播力、服务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建成更高水平的平安缙云、和谐缙云;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县、体育强县、人才强县,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显著提升;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

成为全省山区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示范样板。万亩千亿平台全面升级,双招双引取得突破性成效,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链现代化,规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1500亿,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晋级全省工业强县之列。

成为长三角卓越美丽令人向往的大花园。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幅增强,以黄帝文化为内核的康养产业蓬勃发展,运动休闲、乡村旅游等业态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打开,形成有示范意义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长三角璀璨夺目的大花园耀眼明珠。

成为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全国示范。乡愁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实现突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全省领先,走出以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打造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样板县。

(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市委打造两高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高举发展行动旗帜,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线,全面厉行丽水之干,更加注重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更加注重强化数字变革引领,更加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系统增强内生动力,创新运用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全力建设制造之城、开放之城、魅力之城,聚力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争当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

坚持高质量统领,跨越发展。秉持没有实现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实现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理念,敢于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坚持工业为脊,强化双招双引战略举措,推进质量效益的提升、规模速度的攀升和发展思路的跃升,系统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开辟税源增收渠道,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度增长,在全省山区跨越式发展上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为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数字变革驱动,创新发展。紧紧抓住数字变革这个抓手,更加注重以数字变革推动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格局、撬动全面深化改革、赋能绿色产业创新发展,把数字思维、数字转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拥抱数字经济新时代。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核心竞争力培育作为落脚点,集中资源聚焦优势领域,解放思想,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小胜为大胜,用不断取得的新突破塑造缙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坚持融入新格局,开放发展。坚持跨山统筹、问海借力,突出在全市一带三区建设中担当作为,深度融入大都市区、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抢抓机遇,牢牢把握机会窗口,借势而上、乘势而进,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外部资源,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协调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共同富裕,共享发展。对照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和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紧抓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契机,紧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统筹做好民生福祉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五)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

坚持三城三地战略定位不动摇,将缙云发展嵌入长三角与全国坐标定位,立足自身优势,找准突破点,坚定使命担当

建设制造之城,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高举工业强县大旗,把生态工业摆在产业发展突出位置。以丽缙科技产业园和缙云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平台,通过整合、优化、提升,打造万亩千亿生态工业平台。突出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举措,集聚产业发展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推动缙云制造向更大规模、更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工业优势。

建设开放之城,打造丽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发挥缙云作为丽水北大门和四市交汇中心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以完善综合交通设施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持续提高县域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合力打造一带三区发展引擎,主动融入全省四大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机遇,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打造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模范生

建设魅力之城,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挖掘提炼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推进文化复兴与城镇建设融合,打造魅力城区、魅力乡镇、魅力乡村。紧抓5A时代和全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机遇,加快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构建以仙都景区为龙头的世界级文旅产品矩阵,建设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体系,打响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美丽中国和诗画浙江鲜活样板。

(六)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和三城三地战略定位,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坚持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突出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以创造性张力、创新性思维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备窗口标准、窗口担当的标志性成果。

奋力实现山区生态经济高质量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山区26县,实现强县富民,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到2025年,力争达到3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6亿元。培育形成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生态工业总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5亿元,在山区26县走在前列。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市领先,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缙争力、文旅缙情游、农业有缙道、消费缙情购四大品牌进一步打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落地,GDPGEP协同较快增长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奋力实现改革创新高质量跨越。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形成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一流县。构建域内域外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打造浙西南科创高地。力争到202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人才资源总量超过9.5万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奋力实现对外开放高质量跨越。双招双引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和市一带三区建设,在打破市场壁垒、完善合作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建设承接平台等各领域大胆试、大胆闯,努力实现与先进地区市场相通、交通相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县域开放度,推动问海借力扩面升级,成为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模范生。到202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力争达到130亿以上。

奋力实现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示范区建设高质量跨越。魅力之城建设深入推进,绘就具有缙云特色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生态治理成效取得突破,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保持全市领先,生态优势巩固扩大。力争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3微克/立方米以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能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现代花园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世界级文旅产品,构建国际化服务体系,加快融入国际旅游市场,力争游客总数和入境游客占比均实现大幅增长,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缙云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显著提升。

奋力实现幸福宜居品质生活高质量跨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浙西南革命精神进一步弘扬,红绿融合深入发展。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规格提升,黄帝、婺剧、书法、石头、耕读等地方特色文化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形成缙云独特文化气质和人文内核。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区和中心镇集聚,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山区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列,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高质量教育体系、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生活栖居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幸福美好家园。

奋力实现县域现代治理高质量跨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持续深化,法治缙云、清廉缙云建设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更加优化。数字化改革全面牵引各领域改革,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全面实现掌上办,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平安缙云建设更加深入,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专栏1: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领跑和倍增”行动

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领跑和倍增”行动,引领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

领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山区26县;

倍增:规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企业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等较2020年翻番,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础。


2: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43.44

365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0.8

70

预期性

4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亿元

/

430

预期性

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率

%

/

48

预期性

6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51.18

125

预期性

7

旅游产业增加值

亿元


30

预期性

创新驱动

8

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

2.8 

3.3

预期性

9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7.2

9.5

预期性

10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5

预期性

1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0

6

预期性

对外开放

12

进出口总额

亿元

81.21

130

预期性

13

实际使用外资额

亿美元

[0.64]

[1]

预期性

文化

发展

14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亿元

16.4

40

预期性

15

居民综合阅读率

%

/

92.5

预期性

生态环境

16

单位GDP能耗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7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8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完成上级下达指标

约束性

19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100

>97

约束性

20

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2

<23

约束性

21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县域

治理

22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


90

约束性

23

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

%

≥20

约束性

社会民生

24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800

预期性

2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9

11.3

约束性

2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26

<3.5

预期性

2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774

71310

预期性

2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66

38000

预期性

29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3.2

4.3

预期性

30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5.9

7.0

预期性

31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34.3

35

预期性

32

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20

25

预期性

33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

%

[5]

约束性

34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68

2.8

预期性

35

人均预期寿命

79.85

81.5

预期性

平安保障

36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0.045

≤0.02

约束性

37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19.15

19.15

约束性

注:[]内数据五年累计数2020年部分指标统计数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最终将以2020年实际数为准。
二、聚力发展生态工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建设生态工业高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

(一)做大做强生态工业

以创建省山区县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试验县为引领,积极融入全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生态工业倍增计划,通过数字赋能、创新引领,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培育,推动缙云制造向更大规模、更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力争规上工业产值超过600亿元,增加值超125亿元,努力成为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

着力打造以三大百亿级产业为核心的制造集群。按照“一链一方案”深化推进主导产业“链长制”,打好“强链、延链、补链”组合拳,做强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三大百亿产业,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时代特征的“3+X”生态工业体系。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强化靶向招引、区域协同、畅通产业关联,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打造一批有缙云特色的标志性产业链,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引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缙云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变。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抓好金属制品业改造提升、工业节能与绿色制造、机床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等省级试点,引导铸造、阀门、特钢等传统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实现效率提升、品质提高、制造方式转变、经营模式升级,持续激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民参军”“军转民”,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专栏2:生态工业育强行动

主导产业

现代装备: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150亿元。以精密化、专用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引进发展工业机器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智能锯切装备,打造集高端拉床、专用机床、复合机床、机器人集成等“机器换人”智能装备示范基地;配套发展高参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轴承、液压及气动元件、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以及大型精密模具、复杂模具、高速高效刀具和带锯条等机械基础件产品,推进现代创新开发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的工模具钢、高速钢等特种钢材料,高技术含量的超薄、超精不锈钢新材料,超硬、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

健康医疗: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120亿元。重点发展面向大众康养的康复设备、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医疗器械等的研发与制造,延伸发展精准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新兴业态;以肖特高端药用玻璃管项目落户为契机,发展高端药用包装产品,形成缙云特色优势;加快推进氢健康产业发展;加强永武缙区域产业合作,发展越野摩托车、滑板车、平衡车、沙滩车、竞速自行车、健身器材等运动竞赛休闲产品,关联发展户外休闲用品和文教工美用品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健康食品、保健品等特色产品。

智能家居: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120亿元。以智能化、个性化、集成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厨房家电、健康护理、美容养颜、智能电源等特色小家电产品;依托缙云金属制品业基础优势,发展智能门锁、智能家具等特色产业;做细做精高端智能多功能缝纫机产业,打造中国高端家用缝纫机基地;提升发展新一代节能照明灯具和新型电光源产品;推进智能家居云平台建设应用。

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80亿元。发展高效节能机电产品、水污染治理装备、环保型垃圾焚烧设备、土壤修复装备、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及材料等节能环保产品;依托缙云非金属矿产品质和储量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沸石及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加快推进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风电新能源以及风电装备制造集成和相关上游配套产业;结合缙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培育锂电池动力集成产业;加快充电桩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积极推动高温燃料电池电芯、电堆及其集成应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60亿元。紧扣5G等新基建和产业化应用,培育发展通信与网络、电子元器件、专用材料等新产品,引进培育智能中控、嵌入式软件、APP开发应用等业态,为现代装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等产业提供核心元器件、智能模块和信息技术支撑。支持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封装、光源模块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着力拓展以两大“万亩千亿”平台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全力建设丽缙科技产业园、缙云经济开发区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全面盘活平台存量空间,提高平台项目承载力,推动生产力由散到聚、由聚促变,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发展空间7500亩以上。坚持两大平台错位发展,丽缙科技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电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国际资源和重大战略项目招引;缙云经济开发区以现代装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运动休闲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中德(缙云)绿色生态产业孵化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阀门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医疗器械和氢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推进产业社区与邻里中心建设,优化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布局人才公寓、职工宿舍、商业、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设施,提升平台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平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管用的平台管理制度体系。

专栏3:重点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导向

产业平台

发展重点

丽缙科技

产业园

整合壶镇镇、东方镇等产业区块,有序拓展姓汪区块、西山沿区块、壶镇火车站区块等新增空间开发,积极推进丽缙科技产业园二期开发,着力打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国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基地。以高端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电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新平台的“三高”方向,突出国际资源和重大战略项目招引。

丽缙科技产业园扩容一、二期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约2800亩,以现代装备、智能家居项目为重点。

丽缙科技产业园扩容三期区块:“十四五”期间部分开发,以健康医疗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为重点。

缙云经济

开发区

整合五东工业功能区、螺蛳岩工业小区、洋山工业小区,有序推进红狮区块、新西村区块、雅施区块、洋山—笕川区块、三都区块、宅基区块、舒洪区块等新增空间开发,全力打造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园和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强化政策引导,推进“腾笼换鸟”和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空间。以现代装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运动休闲文化产业,主动融入金义都市区优势产业链,承接沿海先进制造转移和发展“服务+制造”新模式,不断推动区域扩能增效。

红狮水泥厂周边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1000亩左右,以健康医疗、运动休闲产业为主,重点推进氢健康产业的发展壮大,兼顾智能家居和现代装备产业用地。

洋山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500亩左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

三都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1300亩左右,以节能环保和健康医疗产业为主。

舒洪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300亩左右,以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主。

新西村区块:“十四五”之后开发,以现代装备为主。

雅施区块:“十四五”期间开发,以健康医疗为主。

着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按照“数字化、柔性化、集成化、共享化、平台化”路径,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推动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和“产业数字化”赋能工程,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运用“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工业设计+”等手段,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全参与,打造一批“未来工厂”“超级工厂”建设试点。支持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领域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个性化私人定制、柔性制造、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工艺、在线检测等资源分享的工业云平台,推广新智造模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开展与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工程,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级。建设中国锯床数据中心,发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测追溯、质量控制、故障诊断、远程维护、设备监管等在线服务模式。鼓励发展分享经济、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业态。紧盯专业化、高端化方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租赁外包、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建设,争做标准制定者,提升行业话语权。

专栏4:生态工业“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丽缙科技产业园;

缙云经济开发区等。

重大政策

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

工业招引项目政策;

排污、用能、金融扶持系列政策;

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政策;

军民融合产业扶持政策等。

重大改革

省级山区县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试验县创建;

县域技术服务创新改革;

招商引资系列改革等。

重大项目

丽缙科技产业园扩园及中德制造·曼特斯小镇项目;

经济开发区扩园开发项目(包括东拓区块二期综合开发);

肖特药用中性硼硅玻管及玻管制品技改项目;

科熊智能年产500万把智能锁系列生产线项目;

冠富实业生产工艺优化技改项目;

涛涛集团旧厂区改造项目;

缙云模具城项目;

企鹅科技年产10万吨新型薄板材料项目;

年产10万吨高端阀门产业园项目;

中正建材集团年产4000万平方米新型保温墙材项目;

风、光、储新能源综合项目;

经济开发区休闲运动产业园项目;

燕京啤酒浙江仙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啤酒搬迁项目等。

(二)全面振兴文化旅游

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高标准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农文工体旅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打响“缙情游”旅游品牌,力争旅游总收入超300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坚持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全域化“扩面”,加快构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耸入云”,黄龙景区、河阳古民居等高等级景区“群峰叠嶂”,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绿道、驴道、古道“串珠成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前路温泉康养项目、三溪越野露营乡风休闲项目、壶镇星级酒店等项目,谋划建设壶镇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抽水蓄能电站、大洋山景区为基础,谋划建设大洋山区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山地休闲运动、新能源科普、高山清凉湖泊康养旅游等产品,抽水蓄能三湖区块重点项目、子项目开发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统筹推进4A级景区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景区镇和景区村创建,确保实现3A级以上景区镇全覆盖。推进绿道、驴道、古道连线成网,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圈

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文旅产品。实施仙都景区扩容提升工程,精品化打造仙都夜娱产品,完善景区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业态,提升仙都景区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黄龙景区、河阳古民居等景区提升,创新运营模式,激发景区发展活力。加快岩下村、岩门景区等4A级景区创建步伐,打造一批具有引擎效应的高等级旅游景区。谋划和建设一批具有引爆效应的旗舰型旅游项目和一批小而美的网红文旅项目,构建以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康养度假、山水观光、乡村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旅游“大产业”生态圈。着力抓好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改革试点,挖掘黄帝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打造文旅金名片。加大前路温泉资源和石窟资源开发利用,引入优质开发运营机构。依托低空飞行、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华洋赛车比赛基地等项目打造一批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办好国际马拉松、滑翔伞等一批高规格赛事活动。开发体验性工旅产品,建设工业旅游基地。推进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农旅项目建设,高标准设计打造一批田园艺术景观,开发农旅融合产品。培育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研学营地,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推进数字技术对旅游赋能,丰富“5G云旅游”“云消费”等模式,推广沉浸式体验型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旅游网红景点。

专栏5:重点发展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

发展内容

山水观光旅游

做优仙都景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推进铁城区块以及与景区配套的夜经济开发,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实施仙都景区扩容,提升仙都、黄龙、大洋、岩门四大景区和狮子岩、石门、唐葛岭、大岩洞、小仙都五个飞地景点。提升黄龙景区、河阳古民居等现有景区,推进岩下村、岩门景区4A级景区创建,打造一批具有引擎效应的高等级旅游景区。

文化体验旅游

挖掘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研学、文化体验、文化养心、文化演艺等文旅产品。做优河阳古民居景区,开发古村落文化旅游。依托耕读文化以及书法、石头等特色文化,开发文化研学旅游产品。立足缙云婺剧文化,谋划打造缙云戏曲小镇,打响缙云有戏品牌。主动对接瓯江山水诗路建设,挖掘谢灵运、李白、白居易等诗人在缙行踪路线,发掘擦亮诗路珍珠,推进数字诗路e站建设,打造以诗画文化主题旅线。立足缙云红色文化,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

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内核的多功能复合型农旅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一批具有高颜值、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休闲业态的景区村落。

户外运动

高标准打造绿道系统和自行车骑行系统,开发基于绿道系统的运动休闲文化项目。提升建设苍岭古道、括苍古道、大洋山古道、普通岭古道、清风古道,开发高山徒步等山地运动。建设壶镇旅游度假区。加快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猛峰尖户外运动、华洋赛车比赛基地项目等建设,举办山地越野马拉松、越野摩托场地赛、越野自行车赛、壶镇羊上滑翔邀请赛等。发展低空飞行、山地越野、高山滑漂、户外攀岩、马拉松比赛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争创省级、国家级运动休闲文化小镇。

康养度假

推进大洋区块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山地休闲运动目的地、新能源科普基地、高山清凉湖泊康养旅游度假区。推进前路乡温泉资源开发,打造温泉养生产品。加快推进国家气象公园、大洋山森林公园、壶镇、大洋、三溪、新建、胡源、方溪“康养600”小镇等项目建设。利用括苍山林闲置用地资源,建设森林公园旅游集散中心,提升现有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森林休闲康养基地。充分挖掘黄帝文化等养生内涵,持续深化“长寿之乡探秘”,谋划打造黄帝文化康养园区、东方田园康养乡镇、新建中医康养乡镇、壶镇古韵新潮康养乡镇等载体,打响缙云“长寿之乡”康养基地品牌。挖掘《黄帝内经》、葛洪丹药等价值,开发中医药康复、中医药养老、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产品。建设一批疗休养基地,开发面向旅居养生养老市场的特色康复保健、中医养生体验、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健康养生产品。

旅游+文化创意

谋划建设李阳冰文化生活体验馆、网络作家俱乐部、文创基地(街区)等,开发文旅融合产品。

旅游+商务会展

加快高端精品酒店建设,提升缙云承接高端会议、展览、培训等商务活动能力,开发商务旅游产品。

旅游+工业制造

依托抽水蓄能电站、啤酒厂、省级特色小镇等,建设工业旅游基地,开发体验性旅游产品。

构建国际一流旅游服务体系。围绕旅游全过程,构建优化“主客共享”旅游服务体系。实施全域旅游“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推进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体验更精致、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建设提升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优化旅游交通接驳体系和停车系统,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缙云味道”,大力发展小吃经济,培育一批小吃老字号,丰富“小吃文化地标城市”内涵。打造“缙云集市”,挖掘传承缙云集市文化,提供特色文化体验和旅游购物服务。打造“缙云夜市”,建设一批特色街区,开发夜间文旅业态,形成夜经济发展集聚区域。打造“丽水山居-缙云乡墅”,引进文化主题酒店和精品民宿,促进旅游接待设施与旅游吸引物融合。打造“缙情游礼”,开发缙云特色旅游伴手礼。突出数字赋能,建设全县文旅数据仓,加强文旅场所数字化建设,完善“一机游、游缙云”智慧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消费便利性。

开展面向国际的旅游营销。运用旅游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重点市场和客户群体,强化与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线上旅游机构、旅游社群等合作,开展精准营销。积极发展节庆营销,做强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等传统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一批具有引爆性效应的旅游、体育、文化等节庆、赛事活动,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文旅活动落户。深化旅游区域协作,推动搭建区域高等级景区联盟,积极融入瓯江山水诗路、东永缙影视文化产业带、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和华东旅游一体化发展。创新利用综艺娱乐节目、短视频传播等高流量媒介,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深耕“缙情游”区域旅游品牌,加强与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性旅游组织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性旅游推介活动,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塑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

专栏6:旅游业发展“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仙都景区;

大洋区块旅游度假区;

壶镇区块旅游度假区;

缙云–富阳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等。

重大政策

加快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意见等。

重大改革

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政策;

健全旅投资公司运作体系;

完善旅游项目投融资体制机制等。

重大项目

黄帝文化康养园区;

仙都5A景区扩容提质项目;

千鹦花鸟园;

三溪乡汽车越野基地;

大佑云天农旅开发项目;

岩门景区开发项目;

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项目;

前路温泉度假区;

抽水蓄能周边地块康养旅游开发项目;

江南石窟文化园项目;

仙都九曲练溪夜游滨水长廊;

千年古石城古镇景区项目

方溪清泉高端休闲养生园;

方溪北斗七星古村群落开发项目;

晨龙农旅融合综合体;

马鞍山康养旅游度假项目等。

(三)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深入推进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提升服务业对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打造浙西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建成运营城市滨江休闲服务中心,打造县域商贸业地标。结合老城区有机更新,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做强壶镇商贸服务副中心,提升中心镇商贸服务水平。优化商品交易市场布局及建设,新建家居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完善农贸市场体系,建成新型果蔬农贸批发市场,力争三星级以上农贸市场全部创成“五化”市场。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广智能化无人商店、IOT智能扫脸收银机等新零售业态与技术。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体育休闲等服务业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加快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在缙云经济开发区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在丽缙科技产业园布局建设物流仓储中心,谋划县域快递分拣中心和东渡电商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业态。推进邮政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试点,完善县、乡、村三级邮政快递物流网络,实现“快递进村”全面覆盖。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快递“进园”行动,在各产业平台配套建设快递服务设施,引导快递企业融入上游制造产业链,提供订单快递、入厂物流、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服务。探索建设无水港和海关综合服务平台。谋划建设保税仓库。有效衔接国际快递服务网,推进国际货运通道顺畅运转。

提升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五东电商园、跨境电商园、壶镇电商集聚区、新建镇电商集聚区等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建材家居及电商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培育一批本土直播人才,推动直播电商在批发零售、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教育办公等领域应用。鼓励搭建制造业、农产品、民宿、农家乐等行业电商平台。支持实体企业利用电商平台,开发“线下+线上”营销模式。加快推进海外仓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O2O平台、社区电商O2O平台、移动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化水平。

专栏7: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西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中心;

城市滨江休闲服务中心;

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

石头城文化主题酒店项目;

仙都西入口主题酒店;

望湖山庄项目;

壶镇星级酒店;

新碧商业综合中心;

建材家居市场;

汽车城项目;

 

果蔬农贸批发市场;

未来社区邻里中心;

丽缙科技产业园邻里中心;

会展中心;

电商物流园;

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浙南医药品物流中心;

跨境电子商务园;

保税仓库;

县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等。

(四)提升发展现代建筑业

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持续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优化建筑行业结构,鼓励建筑企业提升资质档次,提升行业竞争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企业资质升级以及非传统类资质企业新批和增项。扶持我县建筑业做大做强,实施一、二级实施资质企业倍增行动。支持建筑业企业向市政、交通、地下空间、绿化、环保、水利、智能化等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急需专业拓展,主动向高端市场延伸,不断提高非房建类专业产值比重。谋划建筑业集聚产业园。积极发展新型建材生产制造。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建造技术应用,到2025年,新建绿色建筑占比新建建筑达35%以上。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提升既有建筑品质。大力培育工程总包企业,推进企业从单纯施工企业向包括勘察、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在内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推广应用BIM技术,推进互联网+”建筑业融合发展。

三、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战略举措,激发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坚定不移依靠“双招双引”扩大增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协同推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不断增强跨越式发展动能。

(一)全力推进双招双引

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围绕“3+X”产业体系,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导向,瞄准央企、大型国企、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努力在重大战略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力争到2025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0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积极发力未来产业,力争下一代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优质项目落地,成为产业“超常规”发展动力。坚持招商招才并举,利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绘制缙云产业地图和招商路线图,盯引一批能够影响和改变区域市场布局的头部企业、顶尖团队和骨干项目。依托肖特新康、肖特玻管等产业基础,逐步拓展全球招商格局。实施招商引资链长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条招商。充分发挥本地龙头企业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以商招商。创新运用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乡情招商、中介招商、会展招商、基金招商、并购招商、飞地招商、海外授权招商等模式,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打好组合拳,提升优质项目招商成效。实施“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创业创新大赛能级和规模,强化大赛项目落地孵化,吸引各类人才来缙创业。加大对企业独立董事等高级管理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壮大高水平工程师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共享模式,探索“人才飞地”、特聘专家库等模式,鼓励各类人才以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方式参与缙云发展。积极与上海、杭州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谋划建设联合创新中心,打造第二办公地,吸引人才到缙云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二)聚力扩大有效投资

完善谋划招引一批、前期攻坚一批、建设实施一批、建成投产一批动态调整、滚动推进体系,力争“十四五”累计完成投资600亿元。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全面推行覆盖项目全周期的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全流程代办,切实提高项目推进速度,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完善专班运作、“攻坚破难画句号”等重点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能、资金、环境等要素保障。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扎实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投资,积极储备、推介优质投资项目;加强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交通、水利、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项目落地建设全程管理,深化“蜗牛奖”倒逼机制。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重大项目境内外融资渠道,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专栏8:“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坚持“项目为王”,把转型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聚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优化投资结构,抓实项目谋划,做实项目前期,实施“566”计划,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生态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650亿元,“十四五”力争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项目: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十四五”力争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

城镇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项目: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十四五”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综合交通项目:项目总投资320亿元,“十四五”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水利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十四五”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三)全面促进消费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激活乡村消费,打响“缙情购”品牌。大力推动汽车消费,住房消费等健康发展。支持生鲜电商、在线诊疗、线上教育、无接触配送等“宅经济”“云生活”消费新模式发展。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结合县域商业网点布局优化,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开辟农村消费新高地,完善各类销售平台、网点建设,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全面释放和培育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持续扩大出口

巩固美国市场,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建设中德智造·曼斯特小镇,积极拓展欧洲市场。依托义新欧班列,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组织引进大型商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加强风险预警研判,完善外贸风险防范体系,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浙西南科创高地

实施创新强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创建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力争科技创新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夺取省“科技创新金鼎”

(一)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主动融入全省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创新空间与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协调发展。布局建设缙云创新中心和一批“科创+特色产业”区域性科创基地,打造全县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助推器。以丽缙科技产业园为主体,联合缙云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市场化、规范化运营,推动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家居创新联合体、缙云黄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氢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实现主导产业创新公共技术平台全覆盖。支持建设面向产业公共基础(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以及前瞻引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加强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院名所项目化合作,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等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布局建设330科创走廊(缙云段),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浙西南科创中心,联动建设人才驿站、科创飞地、离岸孵化器,推动跨区域科技合作实质化。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千企攀高”计划,积极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招引和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县培育创新企业主体1000家以上,其中,省创新领军型企业实现零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三个全覆盖。对接省“尖兵、尖峰、领雁、领航”四大攻关计划,围绕“3+X”特色产业集群,创新项目生成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滚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计划,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支持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鼓励扶持企业承担参与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计划与项目。加大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以及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浙江制造精品、省级工业新产品等扶持和奖励力度

(三)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深入实施“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选拔培养一批省151、市138人才,力争到2025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9.5万人。实施“缙商名家”计划,持续办好缙商讲堂,提升企业家和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新一代企业家。开展新时代缙云工匠锻造工程,高水平建设丽水开放技师学院,推动省内外高校在缙云设立分校或工程师学院,力争“十四五”全县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4600人以上。立足缙云主导产业用人需求,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通过定向委培、建制化合作等方式为缙云输送技能型人才。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推广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创新用人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持续举办职业技能大比武等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统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工作专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人才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实施“揭榜挂帅”等制度,健全以实绩论英雄、跟能力相匹配、与贡献相挂钩的人才激励体系。

(四)优化创业创新创造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链和“空间、配套、产业、政策、招商”的生态圈,打造全链条、全生态、全系统、全周期的创新体系。落实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发挥创新券作用,降低科技创新成本负担,激发各类科技主体创新的主动性。建立产业创新引领基金,加强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支持,完善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的研发后补助政策。构建开放合作的缙云科技大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力度。构建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服务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直接支持,确保本级财政科技直接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财政科技直接支出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占比达10%。

专栏9:科技创新“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省级缙云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

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智能家居创新联合体;

氢产业新型研发机构;

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等。

重大政策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持续加强面向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的研发后补助政策,增补完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支持政策;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建立产业创新引领基金,推动质权、产品、服务创新,推动科技金融增量扩面;

多主体联动区域人才合作政策等。

重大改革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部门、乡镇专项工作考核;

将科技、人才工作列入部门党组织、乡镇党委年度述职内容;

完善县域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体系,提升县域创新生态等。

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杭州缙云科创中心;

聚焦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前瞻引领技术,组织开展一批重大攻关项目等。

五、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全面融入发展新格局

用好跨山统筹、问海借力“金钥匙”,突出“一带三区”发展引擎地位,全面推进融丽、联金、接沪,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协同、联动,不断拓展缙云经济发展空间

(一)合力做强市域发展核心带

“一带三区”市域空间重构为契机,谋划推进莲青缙市域发展核心带高速公路环线、丽水—缙云—壶镇城际铁路等建设项目,构建“一带”地区内部半小时交通圈,积极承接市区旅游、居住、休闲、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转移。立足缙云作为丽水生态工业发展重要平台,争取市级层面在产业招商、用地、资金、人才、能源等统筹支持。创新“一带”地区工业、旅游、科创等领域合作,建立发展联合体,共同争取省级、国家级扶持政策;协同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土地空间、资源要素等统筹利用,教育、医疗、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互联共享,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二)主动融入大都市区

坚持南北“双向出击”,积极对接全省“四大”建设,谋划建设金义都市区至缙云轨道交通,推动缙云与金华、义乌交通互联互通。深度融入金义都市区产业协作,合力打造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和东永缙影视文化产业带,强化在现代装备、影视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合作,积极吸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优质企业落户。推动恢复“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三地联席会议”交流机制,建立重大问题随时启动协商机制。抓住金义新区纳入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机遇,争取自贸区相关政策在缙云落地。拓展合作领域,开展联合办学、办医,健全生态共保共治机制和应急联防机制。依托合肥至温州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开与温州都市区交通联系通道,推进生态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

专栏10: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融入金义都市区行动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以融入金义都市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都市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交通共联、生态共保,在更大范围形成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均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交通互联行动:谋划推进永康至新碧城际轨道,壶镇至永康快速路,对接安吉至龙港公路、

桐乡至洞头公路、椒江至武义公路与绿道,推动交通互联互通。

产业协同行动:

现代装备:提升建设五金机械小微园,与永康、武义合力打造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开展产业协同创新。

汽车产业:积极与金义新区、金华市区合作,紧抓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吸引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

影视文化:谋划建设摄影基地和产业园区,与东阳、永康合作,吸引影视剧到缙云拍摄,影视企业到缙云落户,影视工作人员到缙云疗休养。

休闲旅游:立足仙都景区,与金义都市区及周边县市区高等级景区建立景区联盟,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联合营销。

民生共促行动:引进金义都市区高端民办医疗、民办教育等资源,深入开展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等领域合作。

人文交流行动:立足黄帝文化、胡公文化、岩画文化,开展文化基因解码、文化生态保护、文化走亲等区域人文交流合作。

联防联治行动:建立跨区域生态共保共治机制和应急联防机制。

(三)纵深推进山海协作

全面升级与德清、富阳、奉化、桐乡等地山海协作,多方位搭建合作平台,在生态农业、旅游康养、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在产业、项目、智力、机制等多领域全方位对接。加快推进缙云—富阳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杭州缙云大厦等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协作项目。强化机制创新,建立飞地互飞模式,以“逆向飞地”开辟山海协作新境界。持续抓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以科创服务、休闲旅游、生态农产品、特色康养为重点,全方位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资源优势互补、设施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山海融通共赢的发展共同体。立足缙云生态工业特色,积极引进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制造企业在缙云设立生产基地。在上海、杭州谋划建设创新中心,依托丰富的高校、科研机构资源优势,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形成“研发设计在都市、生产制造在缙云”的新格局。积极搭建科创合作平台,支持县域内行业骨干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组建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联盟。谋划缙云作为上海的康养生态飞地,加强生态产品合作,进一步拓展长三角疗休养市场、亲子游市场、研学旅行市场。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单位会议会展、团建、疗休养基地、远程办公基地。加快向长三角中心城市推出交通、旅游、医疗医保等领域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异地养老医保报销制度和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完善跨地区养老政策。积极组织或承办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论坛、会议、赛事等活动,提升缙云知名度。结合“五彩农业”发展,利用“丽水山耕”“有缙道”农产品品牌,争取进入上海、杭州菜篮子工程以及各大品牌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体系,布局设立一批农产品直销点和专柜。

专栏11: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便利共享为基础,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异地同城行动,加强“飞地互飞”,着力构建长三角城市“幸福圈”。

“飞地”建设行动:发挥好杭州缙云大厦等科创飞地平台,在上海谋划建设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同时积极开展生态资源合作,招引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在缙云建立生态研发康养“飞地”,探索碳中和、碳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飞地互飞,优势互补。

文化旅游推介行动:定期面向上海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有针对性推出旅游营销优惠活动,开通高铁旅游专列,推出长三角精品旅游路线,吸引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长三角游客来缙云旅游。

农产品进杭进沪行动:加强与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合作,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争取进入菜篮子工程以及各大品牌超市、农贸市场采购体系,布局设立一批农产品直销点和专柜。

公共服务一体化行动:加强与上海、杭州三甲医院、知名教育集团之间的高水平合作,提升缙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五)拓展区域合作交流空间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强化外资招引,构建对外资富有竞争力的政策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国际化。依托建设中德智造·曼斯特小镇,加强与德国中小企业总会、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德中商会等机构合作,引进欧洲国家产业转移,并逐步建立与欧洲在经济、技术、文化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全球布局创新中心和招才招商驿站,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不断加大两岸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

六、全面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改革多点突破、全面深化、系统集成,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做强城投、交投、旅投、工投、水投等国有企业,推进国资国企“等级、资产、投资”全面跃升,切实增强国资国企重大战略推进者、城市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实施“同业联合、同域整合、同向智合”强企工程,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实施“凤凰行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达到6家以上。实施“雄鹰行动”,认定一批领军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并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到2025年,规上企业数达到36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2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家,力争百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零突破。实施“雏鹰行动”,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到2025年,新增和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家以上。

(二)深入推进现代地方财税金融制度改革

用足用好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花园示范建设、诗路文化带建设等专项资金,大力争取上级奖励性和扶持性资金。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积极培植地方税源,创新以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为取向的内生性税收流量、存量双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撬动作用。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运用ABO、EPC+O、股权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筹措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度压减行政经费支出,将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的资金和资源聚焦于促改革、保民生等重点领域。培育金融产业,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引进培育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改革,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引导农产品供给、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发行绿色债券。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探索权利质押融资模式并逐渐推广,推动商标专用权、知识产权、股权、专利权等各项权利质押贷款,放大科技风险池基金效应。

(三)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

实施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加大低效用地出清力度。多举措盘活低效用地,实施“腾笼换鸟”,鼓励支持企业在不改变用地性质条件下提高容积率,加快实施零地技改。深化“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环保论英雄”改革,完善要素差别化市场分配机制,落实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要素分配与“亩均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资源加快向优质企业、优势区域集中。深化“标准地”改革,新批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积极开展用能权回购和市场化交易试点。

(四)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高地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N”指标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便企服务、利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浙西南营商环境最优县。

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大力推进“承诺制”、容缺办理、“无证明”改革。依法减少和精简审批与办事流程,优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全面提升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效率。全面落实“一站式”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提高线上政务服务能力,推出一批“智能秒办”“无感智办”事项,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深度应用“企业码”,实现“一码通查、一码通受、一码通办、一码通兑”。建立“一件事”平台生命周期数据库,深化公事“一件事”改革,探索民事“一件事”改革,推进商事“一件事”改革,升级公共服务领域“一件事”改革。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政府债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重点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督察”,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法治化和权力运行规范化、透明化。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优化企业投融资服务。发挥国有投资公司作用,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助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培育创业投资市场,积极引进各类天使基金、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集聚。加快构建“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融资闭环模式,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滴灌”工程,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特别国债、企业债发行额度。加强政银企对接,建立健全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培育机制、政策激励奖补机制和协调服务推进机制,推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首发上市挂牌和再融资。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宣传和优秀企业家典型事迹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尊商重商氛围。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理念,持续实施“精准服务企业、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推进“一车(惠企直通车)一码(惠企一码通)一员(助企指导员)”服务机制常态化,打造“三服务”数字化升级版。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企业家精神,实施“品质浙商提升工程”“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完善企业家教育培养制度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制度,激发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打造一支富有创造力、影响力、带动力企业家队伍。积极促进县内企业家之间、县内外企业家之间沟通合作。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减税降费和“稳企业、稳增长”等各项举措,持续推出系列惠企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常态化开展集中式、点对点涉企政策宣讲和服务,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谋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等专项政策,以政策体系优化构筑营商环境优势。健全政策兑现机制,实现一般政策线上即时兑现和专项政策线下高效兑现。强化政策兑现“绩效”评估,对项目建设进度、投资强度、税收幅度等约定事项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形成“以绩效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五)高水平打造信用缙云

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化团体、企业、村集体和自然人的信用档案、正负面清单和信用评价机制。健全信用数据信息归集和共享使用的长效机制,加强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和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强化守信激励机制,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发挥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基石、政府治理效能提升重要支撑的作用。

七、坚持以人为核心,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托“十字走廊、魅力T轴”,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壶镇产城融合,其他城镇特色化发展,构建“一主一副、主副驱动、三片协同、特色发展”新格局,高标准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更优质、产业配套设施更齐全、人民生活更幸福的温暖城镇。

(一)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保护管控,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促进全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依托“十字走廊、魅力T轴”,着力构建“一主一副、主副驱动、三片协同、特色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为中心城区(五云街道、新碧街道、仙都街道及东渡、七里),将之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和参与区域竞争的主平台,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南北两翼,联动四城发展,打造县域发展增长极。“一副”为壶镇镇,加快产城融合,推动要素集聚、产业集聚、功能集成,打造增长副中心,形成承接金义都市圈的桥头堡。“三片”为舒洪镇、新建镇、东渡镇、七里乡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构成环城片区;东方镇、前路乡、三溪乡与壶镇镇紧密联系,形成壶镇发展片区;大源镇、大洋镇、溶江乡、双溪口乡、方溪乡、石笕乡、胡源乡加强联系,形成南乡发展片区。“十字走廊”为依托好溪、42省道形成东西向走廊,串联中心城区和壶镇两大核心区;依托330国道形成南北向走廊,实现缙云与金义都市区和丽水主城区的融入发展。“魅力T轴”为县域南部区域依托合肥至温州高速、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等形成的县域魅力轴线,实现与中心城区、壶镇紧密联系,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一主”“一副”两翼齐飞,“三片”协助互动,促进全域联动协调发展。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图

 

专栏12:县域“三大片区”发展导向

环城发展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五云街道、仙都街道、新碧街道、东渡镇、七里乡、新建镇、舒洪镇七个行政单元。

高标准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全面优化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一体两翼、四城联动”,拉大中心城区框架。加强新建与新碧一体化发展,舒洪与县城交通紧密联系,实现联动发展。扩大仙都景区辐射效应,建设最美大花园门户,提高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打通对外开放通道,充分融入区域发展格局,与金义都市区、丽水“一带三区”战略对接。

壶镇发展

片区

以壶镇镇为核心,包括壶镇镇、东方镇、前路乡、三溪乡四个行政单元。

以壶镇镇为区域中心,推进壶镇与丽缙科技产业园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培育产业“隐形冠军”,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快速成长为都市网络功能重要节点。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促进宜居发展。建设壶镇旅游度假区,整合周边乡镇优质文旅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温泉度假、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提升旅游业发展。

南乡发展

片区

包括大源镇、大洋镇、双溪口乡、溶江乡、方溪乡、石笕乡、胡源乡七个行政单元。

推进合肥至温州高速出口、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210省道、321省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多条县乡道连通提标来改善南部片区综合交通条件。大力发展黄茶、油茶、高山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以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和大洋水库为基础,打造大洋区块旅游度假区,发展高山避暑、绿色能源科普、森林康养旅游等业态。推进岩门景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态。做美小城镇,推进“就地城镇化”。

(二)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加快拉大中心城区框架,启动调整行政区划,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品质功能,更加注重城市赋能兴产、数字转型和软实力提升,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施“东扩、西进、南拓、北展”战略,构建山水相融、古今辉映、功能互补、主客共享的“一体两翼、四城联动”发展格局。“一体”为主城,重点推进新城、老城、东渡南城、高铁新城“四城”建设。“两翼”为缙云经济开发区和仙都景区两大支撑主城发展的产业平台。按照组团式整体开发和滚动开发理念推进重点区块建设。优化中心城区路网体系,提升交通高效便捷性。谋划高速通景道路、新330国道与新城连接道路,完善“一体两翼”道路交通联系。强化主城与缙云经济开发区中间郊野空间功能植入,布局职业学校、专业市场、综合供能站、仓储物流等设施,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统筹主城与仙都景区规划,贯通城区与景区道路、视廊,营造步步即景、处处风光的大景区格局,提升主城旅游集散服务功能,丰富城市旅游业态,促进城景融合。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五个一”工程,加强城市景观风貌设计和管控,同步推进“城市微改造”,形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城市形象。扎实推进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聚焦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产业培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强化补短板、强特色、提能级。提升排水防涝基础设施,防洪闭合圈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高水平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造韧性城市。

专栏13:中心城区“一体两翼,四城联动”发展导向

空间组成

定位

发展导向

一体

新城

高等级现代化城市

加快推进名山未来社区、城市滨江休闲服务中心等旗舰项目建设,推进新区南区块连片开发,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谋划建设商业综合体,集中展销家电、户外运动等县域特色产品,打造融合商务行政、休闲娱乐、艺术文化、高品质居住等多种功能的中央活力区。

老城

城市有机更新样板

加快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抓好老城区有机更新,完成老电影院区块和溪滨南路改造等样板项目建设,实施溪滨北路、胜利街、复兴街等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再现人文风貌,让缙云老城在有机更新中重拾魅力、有效传承,大力发展以市井生活体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旅游业态。

东渡南城

融入丽水主城区门户区

以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培育发展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商贸服务业等业态,承接中心城区以及丽水市区功能转移。

高铁新城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窗口

以高铁站站前广场为中心,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文体中心、创新中心、果蔬批发市场、美校艺术街区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杭州、上海等地信息产业对接,发展文体旅游、科创经济、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体育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以组团式整体开发推进路网规划和建设,实施滚动开发,完善人居环境设施配套。

两翼

缙云经济开发区

生态工业发展重要平台

以现代装备、智能家居、健康医疗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运动休闲文化产业,存量提升和增量扩大并举,提升生态工业规模和质量。

仙都景区

旅游发展核心平台

推进仙都景区扩容、配套服务优化和业态丰富,打造以休闲康养为核心,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三)提升壶镇小城市能级

坚持壶镇与丽缙科技产业园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机床之城、运动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建设,实施壶镇版“五个一”品质提升工程,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影响力,建设连接浙中和浙西南具有强大集聚、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镇。加快推进中德智造·曼斯特小镇、机床小镇建设,姓汪区块开发,转型升级带锯床、工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以羊上航空运动康养中心、壶镇星级酒店等项目为依托,联动前路温泉康养项目、三溪越野露营乡风休闲项目,打造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谋划建设县会展中心,围绕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三大主导产业,举办全国性产业特色展会。推进溪西合围区块开发建设,壶镇板块集聚发展商贸、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丽缙科技产业园板块重点发展科创、物流、仓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园区与镇区分工协作、良性互动。建设完善好溪两岸、42省道和苍岭路两沿绿道,与仙都—东方绿道形成闭合网络。

专栏14:壶镇建设发展导向

机床之城

积极配合丽缙科技产业园建设中德智造·曼斯特小镇。推动带锯床、工模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上下游配套,向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迈进,培养一批专注技术、专注品质的“隐形冠军”;加快启动姓汪区块土地平整和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的好项目、大项目,与丽缙科技产业园形成“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运动之城

依托壶镇浓厚群众体育运动氛围,打造融合高端赛事、运动培训、户外探险、亲子体验的省级篮球赛事高地、极限运动天堂。规划布局4大门户,北部运动名镇入城口、运动小镇客厅,南部越野基地、房车营地,西部山地体育公园,东部滑翔伞基地、马术场、滑雪场;建设溪东、溪西两大居住区文体中心;完善村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戏台等文体设施;加快城市绿道建设,串联四大运动健身区域。

文化之城

深入挖掘壶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城镇建设中融入甲龙、文物、古建、非遗等丰富文化元素,打响“千年古镇?活力之城”人文名片。加快溪头老街、九进厅改造提升,修复古建筑;推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老屋的收购、开发,引进会所、茶室、咖啡馆等现代服务业态进驻,重塑老镇街巷,打造文创街区和文创基地,激活历史文化;规划布局文化场馆、节点景观、文体设施,展现古镇多面风情,彰显壶镇独特魅力。

宜居之城

加快开发溪西“三横一纵”区域,按照步行范围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以5、10、15分钟分级设置小型化、便捷化、覆盖广的生活配套设施,打造形成中山街城市中轴、好溪两岸、古镇核心区三大居住区,谋划商业综合体和未来社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加大低效用地转换,巧用零碎地块,新增一批门口小市、口袋公园以及微型节点,增强城镇承载弹性,吸引周边乡镇人口集聚,实现幸福栖居。

(四)推进乡镇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深入实施省“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围绕“镇镇景区化”目标,坚持“适度规模、联动发展、功能共享”思路,进一步明确各城镇定位,全面塑造城镇风景、提升城镇品质、讲好城镇故事、实现城镇善治、发展城镇经济,形成“一镇一品、一镇一景、一镇一韵”格局。加快新建镇省级中心镇、舒洪镇市级中心镇建设,重点推进集镇品质提升、基础设施联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管理精细提升等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公共服务集成。强化一般乡镇在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等方面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文旅休闲产业。

专栏15:特色乡镇发展导向

乡镇

主题定位

发展目标

新建镇

耕读新建

诗画西乡

工业区块扩容,与缙云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在500亩文化小微园基础上,再谋划一个1000亩工业产业园,形成“两园一区”产业布局,打造生态工业主平台,发展文创、电子、机械、电商等产业。构建“一心四区”旅游新格局,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在镇区前畈区块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大力发展笋竹、茭白、食用菌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黄茶、竹下灵芝等特色产业。发挥淘宝镇、淘宝村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和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力争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电商品牌。

东渡镇

城南门户

云商东渡

依托“五东工业园区、小仙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电子商务集聚园”三大平台,形成以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为主导,乡愁旅游、电子商务和商贸服务业为亮点的生态产业体系。谋划白龙岗区块发展,推进五东园区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建材市场项目建设。推进房地产开发。积极谋划镇区医疗、康养、人才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南城生活品质。

舒洪镇

山水田园

麦香舒洪

推动杨梅、爽面、黄花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打响舒洪特色生态农业品牌。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运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螺蛳岩工业小区、小微创业园。完成以缙云爽面博物馆为中心,仁岸村和蟠龙村两个游客接待中心为连接点,大佑云天、百亩沙滩、忘忧骑行田园、千亩麦田基地、乌大岩景区为五景的“一心两点五景”旅游布局。

东方镇

陌上东方

康养小镇

加强现有企业的腾笼换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划推进电镀产业园建设。依托非金属矿产品质和储量优势,推进非金属矿产深加工,加快形成沸石及深加工产业链。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建设。扶持菜干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东方菜干产业品牌。依托千亩旱改水农田和狮子岩景区、东方磊山风貌、山坑峡谷地貌、郑弄石窟等独特景观资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住宿等配套产业。加快建设农旅融合项目实践基地,大力发展绿道经济。推进体验式医养健康小镇建设和商住地块开发,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大洋镇

石韵大洋

能源小镇

加快建设大洋山风电场、梯级小水电等项目,打造清洁能源小镇。大力发展高山农业、药材与特色养殖。启动高宅畈区块开发和大洋区块旅游度假区创建。充分发挥避暑胜地、天然氧吧和大洋山景区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大源镇

江南九寨

茶香大源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茶叶主导产业特色,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高山滑漂、缙云黄茶、缙云书画”四个第一镇。以黄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构建形成“一核一带三区多点”黄茶产业带,做强黄茶产业。完善普化高山漂流项目配套,打造高山休闲运动基地。做优杨梅、桑蚕等产业,培育“山耕大源”区域品牌。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开发红色研学旅游基地。

前路乡

 

诗画田园

慕义温泉

 

加快温泉资源开发,引进国际知名温泉康养度假开发运营机构,形成缙云旅游转型发展重要引擎。推进水蜜桃、茶叶、茭白三大产业的品质提升和深加工,推进规模化农业建设。培育“五羊湾”“美人茭”“高山生态有机米”“高山生态黄茶”等前路山纯特色有机品牌,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依托晨龙农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南弄西红花养生园康养基地建设和黄茶小镇创建,发展农旅融合休闲旅游。开展以民俗文化、慕义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研学活动。加快陈坑水库、天马峡水库建设,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三溪乡

世外桃源

澄心三溪

精品化发展“轩黄”黄茶、“厚仁油坊”油茶、姜茶等品牌,探索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精品农业小镇。发展以运动休闲康养为主导的旅游业,打造省级运动休闲小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长寿之乡”乡情体验基地。

双溪口乡

果蔬小镇

博士之乡

抓好黄茶、中药材、特色水果等基地建设,做好水稻、玉米、辣椒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改造、新建一批优质中药材和特色水果基地,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打造快进漫游旅游交通体系,深入挖掘和利用“博士文化”、红色南乡山歌等特色文化资源,设计“红+绿+古”文化研学精品线路,推进文旅、红旅融合。以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项目为契机,改善双溪口乡基础设施,巩固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全面建设景区村,推进全域旅游。

溶江乡

胡公祖地

可观岩门

扶持黄茶、黄花菜等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乡镇创建。推进岩门景区4A创建和村庄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加快全域旅游开发。立足“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两岸携手,促进文旅、农旅领域合作。深入挖掘胡公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推进文旅融合,塑造溶江文旅品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

胡源乡

清亲盘溪

山里胡源

强化乡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坦五沿线美丽风景线,创建农业型美丽城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商铺、农家乐、青年旅舍、精品民宿,发动沿线各村融入旅游发展,打造“七彩胡源”景区面貌。做好“石牛山驴行”“张山寨非遗”“古方山登高”“蛟龙峡亲水”四线旅游开发。进一步挖掘胡源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传承“张山寨七七会”等非遗文化,以文化底蕴提升胡源山水韵味。建设强村扶贫产业园,推进茶产业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仙都黄贡星创天地”孵化功能,积极谋划古方山居农旅融合项目,打造古方山居田园综合体,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石笕乡

山水石笕

油茶之乡

发展黄茶、覆盆子、土蜂养殖、高山蔬菜等传统产业,以及孔雀、黑天鹅等养殖新业态,壮大山区农业。做特做优油茶、黄酒产业,打造区域生态农业产品品牌。开发特色石头房和界牌山杜鹃花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集中式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经济。

方溪乡

富氧方溪

蓄能名镇

打造水利观光风情线,推进八迭岭区块长岭飘带风景道和北坑区块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形成“一线两区”发展格局。谋划蓄能小镇建设,构建以八迭岭古道、红军洞、古村落、抽水蓄能库区等为旅游经济增长点的乡村旅游新局面。促进农家乐综合体民宿经济发展,打造养生福地。开发方溪特色农产品,打响“方溪山宝”农产品公共品牌。

七里乡

希望七里

高铁新城

以高铁站为核心,建设集旅游接待、物流中转及客运为一体交通枢纽换乘圈;谋划以工艺美校和七里小学为支撑,建设文化创意街区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居民文化生活圈;谋划以文体中心项目为基础,建设集体育运动、大型活动举办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时尚运动圈。加快建设县城-高铁西站迎宾大道提升工程、果蔬农贸批发市场项目。依托大姥山香榧基地优势,打造集香榧育苗、推广种植、香榧加工、产品营销一条龙的香榧产业链。通过推广种植茶叶、草莓、葡萄、黄桃等绿色果蔬,打造“一村一果树”,打响绿色健康品牌,形成集观光旅游、水果采摘为一体的县城周边周末、节假日“一日游”首选之地。

(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人口向城区和中心镇集聚。持续推进大搬快聚、撤村建(并)居工程,引导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区、壶镇及中心镇集聚。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与常住人口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精准施策,完善房地产调控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完成抽水蓄能与潜明水库移民安置房、洋泉区块与名山区块改造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启动下双龙区块、高铁新城区块与老城有机更新项目安置房等前期工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扩大公租房(人才公寓、职工宿舍)保障覆盖面,完善公租房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服务水平。

建设新时代新型社区。优化社区调整设置,推进邻里中心、楼宇文化建设,创造高品质社区生活,高质量社区体系。谋划推动村改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聚资源要素,强化基础保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积极推进老旧社区设施改造提升,推进落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与天然气进小区,提升居住条件。深化社区提能减负增效机制改革,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有力保障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效能。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千万工程”,探索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打造独具缙云特色和现代化气质的跨越式发展成果,全域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争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和乡村振兴排头兵。

(一)以乡愁富民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培育现代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等融合发展的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体系,打造乡愁富民产业发展的全国样板。

稳定农业生产基本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整治农地非农、非粮化,保障粮食供应、粮食质量、粮食安全,到202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3万吨。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六化”为引领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生猪自给率达75%。压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菜篮子”保供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种业创新发展,加强制种供种保障。探索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机制与传承机制。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科技强农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核心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落实“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院地合作”,聚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绿色智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与生命健康,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智能装备攻关。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规模化种养基地等数字化转型。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渔业转型促治水等绿色发展组合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溯源体系建设,支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农产品“一品一码”。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建成农创园和农产品加工小微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构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完善产品营销体系,加快发展线上交易、直供直销、集团配送、无接触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

全链条升级乡愁富民产业。大力培育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推动“乡情、乡景、乡味、乡墅”联动升级,创建全省乡愁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完善落实“五彩农业”扶持体系,建立“业长制”。高质量抓好“有缙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索全域农产品品牌认证机制。用好“浙江小吃之乡”“小吃文化地标城市”等金字招牌,深入挖掘具有缙云特色的山村美食,启动缙云烧饼品牌提升工程,开展缙云麻鸭、缙云茭白、胡公馒头(南乡馒头)等品牌建设,推进缙云爽面等特色小吃非遗申报,升级缙云菜干种植加工模式,拉伸产业链条,发展舌尖上的乡愁富民产业。围绕打造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提升乡墅产业,推进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转变,发展山居上的乡愁富民产业。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织密“电商园+淘宝村+村民网店”网络体系,织牢“电商+产业+农户”联结纽带,发展云端上的乡愁富民产业。积极发展油茶、特色果蔬、600高山生态精品农产品与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共享农庄、体验农场、创意农业等业态,培育乡村夜间经济、疗休养经济、养老经济、运动经济等新型业态。

专栏16:“五彩农业”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工程

两黄(缙云烧饼、缙云黄茶)

——缙云烧饼:推进缙云烧饼产业模式创新和制作工艺突破,实现工厂化制作、方便化可携带,将缙云烧饼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从业人数达30000多人,营业收入达35亿元以上,力争缙云烧饼门店在全国各县级市区覆盖率达50%以上。

——缙云黄茶:全面推进黄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推进茶叶深加工、茶文化、茶旅融合,推进缙云黄茶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建成黄茶基地5-7万亩,茶叶总产值5亿元,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7000元以上。

两白(缙云茭白、缙云爽面)

——缙云茭白:推进茭白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品种提纯复壮、推广肥药双控技术、加强尾水生态治理、改善贮藏保鲜设施、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开发休闲系列产品等多项举措,保持缙云茭白优良种性,切实提高绿色优质生产技术,极大改善生产生态环境,完善贮藏保鲜设施,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中国茭白之乡。至2025年,全县茭白种植面积稳定6.6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4.7亿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实现产品保鲜、加工产值1.5亿元,研发茭白旅游地产品,实现农旅结合,实现茭白全产业链产值18亿元以上。

——缙云爽面:大力开展缙云爽面品牌建设,价值提升品牌。改变目前缙云爽面加工的低、小、散状况,推进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和层次,进入大流通,推动缙云爽面省级非遗认定工作。到2025年,从业人数达10000多人,营业收入达3.5亿元以上。

两灰(麻鸭、香榧)

——麻鸭:进一步深挖缙云麻鸭种质及品牌优势,逐渐将养殖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销售优势,着力打造缙云麻鸭产业升级版。继续做好缙云麻鸭国家遗传资源保种工作,推广利用缙云麻鸭优良品种,深入挖掘研发缙云麻鸭产品深加工。到2025年,麻鸭饲养量达50万只,麻鸭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香榧:新建香榧林基地2.0万亩,引进优质香榧品种,加强加工技艺提升和品牌提升,打造缙云重要的农特产品。

一红(杨梅)

——杨梅:积极开展种质创新、绿色栽培技术研究,优化施肥、整形修剪、疏果等方案,以舒洪、胡源、溶江、双溪口、大源等乡镇为主建立杨梅产业带,开展杨梅酒、杨梅干等系列产品研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营销宣传,提高知名度。到2025年,杨梅种植面积3.1万亩,产值达2亿元。

一黑(菜干)

——菜干:积极推广适应缙云菜干制作的芥菜种植模式的试验,探索缙云菜干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提高缙云菜干的品质,做好市场培训和推广。到2025年,力争从业人数达10000多人,营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

(二)以花园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域美丽

以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为抓手,对标“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浙江气质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推动乡村空间重塑、业态重构、文化重兴,推进乡村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型,打造富有实力、充满活力、蕴含魅力的花园乡村。

全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分区分类优化农业农村空间布局,因村施策,梯度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公厕“三大革命”,建立长效常态全域洁净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

迭代升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美丽乡村标杆县、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风景线、庭院“五美联创”。全域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大力推进“花开缙云”暨花园乡村创建,建设花漾庭院、花貌村居、花韵风情线,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花园乡村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景区村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拯救老屋”行动和“古村复兴”计划,大力发展“古村落+文创”“古村落+艺术”“古村落+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推进红旅融合发展,振兴红色乡村。完善县域绿道、风景道体系,高标准打造仙都—东方—壶镇绿道、新城—老城—东渡绿道、东渡大桥至兰口大桥绿道、新建—新碧绿道、县城—舒洪风景道、苍岭、普通岭古道修复等项目,实现全县域绿道、风景道联网。大力发展绿道经济,开发自行车骑行、自驾游等线路,合理布局绿道驿站,带动沿线乡村经济发展。

(三)以综合集成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行党建统领“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整体智治,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能力和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差距。高质量打造乡村“20分钟交通圈、医疗卫生服务圈、文化服务圈”,实现“乡镇(街道)与村”“村与村”横纵联动发展。推进农村薄弱幼儿园补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教师编制根据生源变化动态调增机制,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进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扩面提质。

深化乡村集成改革,盘活发展资源要素。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落实农民建房选址、放样、基槽验线、竣工验收“四到场”制度,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流转制度改革,健全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提高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和交易规则,基本实现产权交易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和农村产权融资服务体系。创新“三农”保险产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有效推进涉农资源整合,培育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全面深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重塑乡风文明,加强新一代乡贤培育。

加快数字赋能乡村转型,重塑乡村治理文明。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信息惠民服务,争创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着力打造一批5G网络全覆盖试点乡镇、村,建设“数字乡村大脑”,推进“数字乡村一张图”等基础应用。实施仙都、壶镇、舒洪等乡村未来社区项目建设,争取列入省级试点。高标准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以完善“缙云小康码”为抓手,全面推广“浙农码”应用,提高农村人员、资源、要素精细化管理水平,防控各类风险,打造智治乡村。

(四)以集体经济培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聚焦农民富裕富足,落实“农民增收提速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和农民自主增收能力。

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稳住农民发展生产预期,不断提升农民“自我造血”能力。深入实施“十个农业领军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百名农创客、千家新型主体、万名师傅”培育计划,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实用化农民教育培训,持续打响“缙云烧饼师傅”“缙云爽面师傅”“缙云茭白师傅”等品牌,造就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人才。加强城乡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全面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向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拓展,建立城市人才入乡、乡贤回乡、大学生返乡等激励机制。建立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库,建设农创园,完善创业创新服务。持续推进村集体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强产业、美农村、富农民等方面的能力素质。

推进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加快提高低收入农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帮扶政策有效统筹和系统集成,加大产业帮扶、电商帮扶、金融帮扶等帮扶力度,提升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系统规划安置点,强化搬迁后续扶持,将安置点打造成城乡融合示范点。加快推进“爱心浴室”村级全覆盖,解决低收入农户洗浴难问题。

启动新一轮村集体增收行动。落实“百村示范、千村联动”强村计划,推动乡村整体经营,增强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和农户自主增收能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通过发展经营性物业、创新村庄经营、盘活土地资源、集体+众筹等途径,增加农民集体性分红收入,实现强村与富民同频共振,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动能,力争到2025年,打造45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示范村。创新生态强村公司运行机制,提升其推进产业项目谋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能力。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深化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参与社会化配置、市场化经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筑牢农业农村内部增收基础。

专栏17:农业农村“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平台;

乡愁富民产业示范区;

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

国家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省级家庭农场整体提升县等。

重大政策

农村发展政策资源保障政策;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政策;

城乡融合示范区用地政策等。

重大改革

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改革;

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村“三块地”(农村土地增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改革;

农村“三资”管理试点等。

重大项目

农产品加工小微园;

农创园众创空间;

城乡融合示范区;

综合扶贫试点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3030”新农人项目;

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创建项目等。

九、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

坚持交通先行,以省道、国道和南乡片区为重点,优化提升县域综合交通网络,整体谋划信息、能源、水利等设施网络一体化布局、集约化配置,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一)完善外捷内畅综合交通网络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优化县域“三纵一横”铁路网和“六纵四横一绕多连”公路网,形成对外交互联通、对内全域畅通的陆空一体综合立体交通发展格局,全面融入“省域1小时、长三角区域2小时”交通圈,构建融丽半小时通达圈、联金半小时通勤圈、县域半小时出行圈,打造大花园核心区浙西南门户。

专栏18:综合交通网络

分类

名称

现状

“三纵一横”铁路网

三纵

金温铁路

已建成

金丽温高铁

已建成

杭丽铁路

待建,途径:新碧街道、五云街道、七里

一横

金台铁路

基本建成

“六纵四横一绕多连”干线公路交通网

六纵

金丽温高速

已建成

330国道

已建成

规划省道奉化至庆元公路

途经:壶镇、东方、仙都、新碧、新建

规划省道桐乡至洞头公路

途经:东方、仙都、舒洪、胡源、大洋

规划省道安吉至龙港公路

途经:新碧、五云、东渡、方溪、石笕

合肥至温州高速

途经:壶镇、前路、三溪、双溪口、大源

四横

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

起点位于缙云双溪口,与规划温义高速相接,路线向西经莲都区、武义县、松阳县、遂昌县,终点位于江山市峡口镇接G3黄衢南高速

台金高速

已建成

规划省道椒江至武义公路

途经:三溪、东方、壶镇

规划省道仙居至景宁公路

途经:双溪口、溶江、舒洪、五云、东渡

一绕

330国道缙云东渡至永康交界段、舒新公路舒洪至新碧段、兰舒公路兰口至舒洪段

多连

壶镇至永康公路、双溪口至永康公路、金钩至大源至安岭公路、大洋至岭后公路、横塘岸至岭口公路、方溪至胡源公路、新建至武义公路、胡源至溶江至寮车头公路、马岭至永康永祥公路、三溪乡牛大坑至舒洪镇昆洪公路、胡源上黄坛村至舒洪镇杨坑村公路等

构建通达高效对外交通体系。围绕融入长三角、接轨都市区、莲缙青一体化等要求,前瞻谋划和争取一批国家和省重大交通项目,全力补齐对外交通短板。积极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和直升机停机坪建设;谋划合肥至温州高速缙云段、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缙云段、S210(规划省道仙居至景宁公路)、S209(规划省道奉化至庆元公路)、S321(规划省道椒江至武义公路)、S211(规划省道桐乡至洞头公路)、S218(规划省道安吉至龙港公路)等对外通道。谋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推动缙云深度融入金义都市区。力争开工建设杭丽铁路,进一步强化与杭州都市区快速联系。谋划建设缙云至青田交通快速道,加密“一带”内高等级公路密度。

构建互联互通县域交通网络。完成330国道东渡至永康交界段改建工程、仙居至庆元公路舒洪至船埠头段公路改建工程、S321(原35省道)壶镇姓汪至里隆段改建工程等建设,构建主要城镇到县城半小时交通圈。实施县域公路补短板行动,完成仙都路北延伸工程,推进环湖至前村段公路改建工程、县城新区至330国道西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域路网毛细血管。加快县乡公路提标改造,实现高等级公路规划乡镇全覆盖,打造“美丽交通经济走廊”。进一步打通乡际、县际、市际交通连接,重点推进大源至仙居、大洋至永嘉、壶镇至永康等连接道路建设提升。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推广公车公营的农村客运班线,完善农村运输站点,不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优化综合交通站场建设。依托高铁新城建设,整合交通、商业、旅游、办公等功能,推动缙云西站及沿线综合开发,打造优质产业集聚带和新型生活空间示范带。推进缙云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实现高铁、大巴、公交等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推进壶镇汽车站迁建工程,优化县域公交首末站、换乘站布局,完善城乡客运枢纽系统。

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将道路融入林地、绿廊、水体、湿地、森林等自然景观,打造风景道,实现“车在路上走,如在画中游”。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构建人性化、多层次、快速便捷公交体系。建设缙云“智慧交通大脑”,推进交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深度融合,建成智慧物流运输体系,探索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在客货运输全场景的试点应用,构建非现场执法、交通应急指挥、工程项目实时监控等子系统,打造泛在交通信息网。以数字化、智慧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管理能力和交通安全品质。

专栏19:综合交通重大项目

杭丽铁路项目;

合肥至温州高速缙云段;

缙云至江山(广丰)高速缙云段;

缙云综合客运枢纽;

壶镇汽车站迁建项目;

县域公交系统及站场项目;

330国道缙云东渡至永康交界段改建工程;

S321(原35省道)壶镇姓汪至里隆段改建工程;

舒洪至船埠头段公路改建工程;

大洋环湖至前村段改建工程;

35省道壶镇至三溪段改建工程;

金温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升项目;

乡镇多连公路建设项目;

仙都路北延伸工程;

县城新区至330国道西线工程;

高铁新城路网工程;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城市政道路网项目;

壶镇市政道路网项目;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绿道工程(含省10号绿道项目);

缙云绿色交通综合基地项目;

中心镇客运中心迁建项目(舒洪、新建)等。

(二)构建美丽安全水利设施网络

全面推进省级水利治理现代化综合改革先行区创建,构建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生态健康、水文化培育、水管理创新、水经济发展“六位一体”水治理体系,形成“好溪·好水·好风光”缙云水利品牌形象。完成潜明水库引水工程,重点推进并开工建设棠溪水库,谋划研究方坑水库及应急水源配套管网、溪南水库扩容、白马水库扩建、杜村水库、白水坑水库、天马峡水库、潜明水库二期等中型及重要小型水库项目。加快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形成以“两源一备”为轴心、“一主、五辅、十五联、多点”的现代化供水体系,力争实现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达到80%。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潜明水库水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建大改小”美丽乡村水资源保障及水环境改造工程。推进乡镇交接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全覆盖,切实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加快激活水经济,积极引进优质企业,推进前路温泉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旅游开发,黄坛优质天然饮用水开发等项目,促进水旅融合,探索水经济发展路径。

专栏20:水利建设“四个重大”

重大政策

创建国家级绿色水电示范县;

水经济发展政策等。

重大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

省级水利治理现代化综合改革等。

重大项目

棠溪水库;

潜明水库引水工程;

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东方—东渡段治理工程、县城排水防涝综合治理工程等);

县域供水工程;

小型水源项目;

“建大改小”美丽乡村水资源保障及水环境改造工程;

武义江支流-新建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溪南水库扩容工程;

幸福好溪百里长廊工程;

白马水库扩容工程;

溪南等水库联通及联合供水工程;

智慧水务工程等。

(三)优化绿色低碳能源设施网络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深入推进高污染燃料设施淘汰,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丽水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推广天然气、太阳能、沼气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县域能源结构,谋划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构建绿色清洁能源设施网,创建新能源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谋划大姆山风电场项目,积极发展氢能源。实施全县电网提升改造工程,推动老城区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加快推进丽水好溪220KV、万景110KV、宫前110KV、溶江110KV等输变电项目建设,构建安全可靠供电体系。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以分布式光伏屋顶工程、光伏地面电站工程、光伏照明工程、“光伏五助”工程为抓手,推进企业屋顶、家庭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天然气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县城和壶镇镇管道供气,主要乡镇点对点供气。大力推进“煤改气”“油改气”,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结构比重。

专栏21:能源设施重大项目

抽水蓄能电站;

新碧至壶镇天然气高压管道及壶镇天然气场站工程;

大洋山风电场;

括苍山风电场;

绿色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

新能源设施项目;

电网提升改造工程;

好溪220kV输变电工程;

万景110kV输变电工程;

宫前110kV输变电工程;

溶江110kV输变电工程等。

(四)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和应用,构建泛在融合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提升“宽带缙云”建设,部署优化全县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实施“光网城市、提速降费”计划,推动宽带提速、农村宽带普及、宽带应用推广,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农村地区宽带普及服务,加快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按照“一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思路统筹推进5G基站网络规划建设,实现所有业务区域5G网络覆盖。加快推进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山洞绿色数据中心等节能型数据中心。全面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体等设施智能化改造。

十、筑牢大花园核心区底色,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持续提升生态产品质量,扩大生态优势,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构建科学高效智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底线以及资源消耗“天花板”。推进省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试点县建设,全面完成仙都风景名胜区、仙都地质公园、大洋山森林公园、括苍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实行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加强“源头严控”,抓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严格项目环境准入,确保引进项目生态友好。统筹布局垃圾、污水、危废、污泥等处理设施,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循环高效的资源环境设施网。用好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全域立体生态监测网,推进环境监测分析、决策研判、污染源管理、执法监督一体化、可视化,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监管。加大生态环保执法力度,深化联合执法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地方标准体系,加强环境问题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县域内生态环境安全。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实施和完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度。严肃生态问责,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

(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全要素美丽生态

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推动由污染防治攻坚转向生态环境品质提升。

推进碧水行动。加快推进好溪、新建溪等河道幸福河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主要干流“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对乡村级河道及部分小型水库和重要山塘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善县域水系连通性,补充生态水量,强化水资源调配能力。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确保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100%。建成县第三污水处理厂和舒洪、东方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壶镇镇污水处理厂和提标改造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浙江标准”。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推进蓝天保卫行动。深化“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强化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协同防治机动车废气污染,不断提升燃油品质,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施工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餐饮油烟治理、农业源氨排放控制等污染治理。

推进净土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切实保障用地环境安全。深化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涉重”项目准入,推动“涉重”产业优化升级。建立耕地土地质量档案,实施分类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推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土地收储和供应、项目选址等环节审查把关,切实保障用地环境安全。

推进清废行动。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抓好产废源头减量化,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无废缙云”。全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缙云经济开发区无害化资源处理设施、建筑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谋划与建设,实现收集转运专业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能力匹配化。强化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和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规范化。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实现塑料污染有效控制。

专栏22: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中国碳中和先行区(低碳工业园区);

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区等。

重大政策

探索制造业企业差别化排污机制;

环境信用评级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等。

重大改革

“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扩面;

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等。

重大项目

静脉产业园;

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舒洪、东方等);

潜明水库水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

龙湖坑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缙云建筑固废物综合利用项目;

壶镇建筑垃圾综合资源利用项目;

缙云环卫基地;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

壶镇生活垃圾分拣中心;

生态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数字赋能生态环保新基建项目;

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中转站设施项目等。

(三)高规格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

推进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最大限度保护县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瓯江源、瓯江流域山林水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饮用水源保护区、源头水水源涵养区、括苍山脉、仙霞岭余脉为核心,构筑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以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重要水系为生态廊道,构筑水陆生态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通道。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严格划定禁采区、限采区。严控矿山“三废”排放量,严格建设尾矿输送、贮存、尾矿水净化和回用等设施。开展土壤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快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水源保护地等山区群众生态搬迁和除险安居,加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

(四)高水平建设彩色健康富有活力的森林城市

实施“新增百万亩绿化造林”行动,力争至2025年,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3400亩,林木总蓄积量达800万立方米以上,创建省级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行示范县。在330国道线两侧、好溪两沿建成长度超100公里生态景观林与高效经济林相结合的绿色长廊。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标准建设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毛竹产业特色区、林下经济示范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构建相对完备的产、供、销产业链。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国际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健全森林火灾预防体系,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名木古树和湿地保护,维护森林生态平衡。落实林地占补平衡管理,保持林地保有量。建设“智慧林业”系统,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和森林资源“一张图”,提升森林科学管理水平。

(五)高效能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深走实,推动GEP评估核算常态化,推进GEP核算成果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加快核算成果多元应用,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相关的转移支付奖补制度。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额度与GEP核算挂钩机制。加大对生态信用制度体系改革,探索建立生态信用与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挂钩的联合激励机制。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具有生态价值增值潜力的地块作为生态补偿用地后备资源,探索建立基于“生态占补平衡”的市场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碳汇市场交易、森林生态产品交易、水资源有偿使用、用能权、排污权等交易机制。拓宽生态产品产业化实现路径,推进县、乡镇两级“两山公司”建设,建立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开发高附加值涉水产品,积极培育水经济。加大生态资产产权制度、政府采购、市场交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加大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推广应用“生态贷”“两山贷”“信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力争在生态信用体系、生态补偿机制、“两山银行”“两山基金”“两山公司”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六)高要求推进生产生活方式低碳化转型

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等项目,积极培育绿色发展示范企业和绿色制造示范园区。探索将排污权、碳交易权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试点绿色园区贷、两山贷、公益林贷、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贷款保证险、安全环保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推广绿色出行,发展绿色建筑,形成全面自觉爱绿护绿、弘扬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在大洋山森林公园内建设集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育、生态景观游赏、自然科普教育及民俗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园区。持续开展“最美森林”“最美森林古道”“最美古树”“最美林相”等系列公众参评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具有显著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林建设。

十一、深度挖掘丰富文化资源,擦亮特色文化金名片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缙云工程,传承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不断扩大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全国影响力,创新推进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成为缙云显著标识和特色名片。

(一)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固本培元铸忠诚”工程,持之以恒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细化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行为准则之中,使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学习、研究、宣讲活动,使之成为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实施“新时代·新生活”行动,推进“缙美人”志愿服务常态化,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最美系列选树,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邻里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人文素养提升行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社会慈善事业全面发展,营造浓厚的社会公益与慈善文化氛围,引领向善之举。实施诚信建设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与时俱进、不断深入,扩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大中共缙云一大旧址、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处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浙东游击根据地纪念馆、雪峰山革命历史展示馆、西青头村革命历史陈列室、蔡鸿猷纪念馆(故居)、丽台金温边境革命纪念馆、双溪口中共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特别支部等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推进一批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大力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政教育,做强红色教育品牌,打造红色溯源项目。深化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开发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创新推进红绿融合发展。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纳入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体系,营造全社会自觉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良好氛围,激励全县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积极争取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

(三)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加强对缙云历史文化研究,开展文化基因解码,绘制缙云特色文化解码图谱。争取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规格提升,启动“缙云轩辕祭典”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北陵南祠”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中华人文始祖朝圣地,打响黄帝文化品牌。加强“河阳论坛”品牌建设,用学术语言向世界讲好缙云故事。立足黄帝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戏剧文化、石头文化、耕读文化、恐龙文化、红色文化、胡公文化、乡愁文化以及李阳冰、杜光庭、谢灵运等缙云历史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人才培养,擦亮“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名片,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推进仙都火山流纹岩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缙云爽面、缙云石头文化省级非遗等项目申报,建设非遗馆。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以及乡土建筑、名人故居、古村古巷等保护和活化利用,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开展瓯江山水诗路沿线文物资源挖掘整理,做好诗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文化制造、影视演艺、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等为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汲取黄帝文化、婺剧文化、书法文化、石头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和岩画、恐龙元素,打造具有缙云辨识度的文创产品,打响“缙云甲龙”等文创品牌。发展影视产业,制定出台扶持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谋划影视产业园区,吸引影视企业集聚,同时,在仙都景区及周边区域谋划建设影视基地,加强与横店集团等影视基地合作,打造外景拍摄制作地和影视人员疗休养基地。推进婺剧演艺产业化发展,谋划打造缙云戏曲小镇,加强全国戏曲界优质资源导入,开发精品戏曲演艺产品,打响“缙云有戏”品牌。依托县工艺美校,建设文化创意街区,集聚发展书画展销、教育培训等业态。建设李阳冰文化生活体验馆、文化创意综合体等,发展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建设网络作家俱乐部,大力发展网络文学产业,积极发展数字阅读、网络影视、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教育等新兴文化业态。

(五)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设县文体中心,加快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提升改造和非遗馆等项目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模式,提高文化设施利用效能。构建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营造城市阅读氛围,打造书香之城。实施“网络文学扶持工程”和文艺精品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文学、文艺精品力作,讲好缙云故事、传播好缙云声音。建立“缙云文化云”,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提高远程服务能力。推进固定设施、流动设施、数字传播设施有机融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百家乡村戏苑建设,办好“乡村春晚”“乡乡一台戏”“婺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推进媒体深度发展,建设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型文化传播平台集群。

专栏23:文化文明提升“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美校艺术街区等。

重大政策

影视产业扶持政策等。

重大改革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运营;

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等。

重大项目

县文体中心(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剧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县非遗馆;

县文化馆项目;

县档案馆二期工程;

县老年活动中心迁建;

国际人文交流基地项目(仙都学术交流基地);

影视基地建设项目;

艺术街区文创产业系列项目(老电影院,老实验中学,老大会堂);

民间专业博物馆系列项目;

缙云棋院项目等。

十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共同富裕导向,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责任,不断丰富优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健全就业增收长效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机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充分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升县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展“互联网+就业”服务。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成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设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动态评估监测。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推进山海协作人力资源合作,确保务工人员引得进、留得住。健全普惠性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加大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力度,加快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多渠道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深化“缙云无欠薪”行动,健全根治欠薪和化解劳动争议长效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挖掘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新秀,优化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小微创业、草根创业。

(二)推动教育体系更优质均衡发展

聚力“保幼教、优义务、强普高、特职高、壮队伍”,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普及15年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配置,争取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保持全市前列,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打响“耕读缙云”品牌。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推进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3510个,确保县域内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60%以上。加大优质民办幼儿园引进培养力度,全面实现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便捷入园、普惠入园。在县城开展0-3岁托幼班试点工作。完成新区初中、丽缙科技产业园小学、东渡小学、七里小学等新(扩)建项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破解超标准班额、超规模办学等问题。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吸引全国乃至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在缙云设立分校或教学点,提供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

加快教育质量提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大力度实施教育提质行动计划,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托管、联合、加盟、撤并等方式,推进薄弱幼儿园提档升级,力争幼儿园教师持证率保持100%,省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以上,5所以上幼儿园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幼儿园,100%的公办幼儿园实现千兆“园园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入好园”的需求。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深化初中“壮腰”工程,持续推进“县管校聘”“精准教学”改革试点,深入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实践。推进中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发展,建立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力争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力争现代化中小学比例达到20%以上。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省中小学艺术实验区建设,加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推进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全面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应新高考、新课改的学校教育体制,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高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鼓励支持缙云中学向科技高中发展、仙都中学向人文高中发展、壶镇中学向艺术综合高中发展,争取全县有3所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创成省现代化学校。争取与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知名普通高中联合办学,探索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新路径。高水平建设丽水开放技师学院,打造浙西南最具影响力的数控技术蓝领培训、美术油画培训等职教基地。

——推进特殊教育全纳公平。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普特结合,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安置方式。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完成培智学校省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残障孩子享有公平高质量特殊教育。

壮大名优教师队伍。实施“名优教师五年倍增计划”,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引进县外成熟型教育人才、“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毕业生。建立多层次教师培养体系,培养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名师100人,省市名校长3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0人。落实好“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银龄教师支教计划。按照要求配齐配足专兼职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保障特教教师、义务教育教师地位和待遇。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校长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成立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加强专兼结合的终身教育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乡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搭建全民学习平台,建立集成化的“缙云居民智慧学习数据库”,构建线上线下、老幼搭配、长短互补的学习新模式。加快推进县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乡镇老年学堂建设,满足“老有所学”需求。

专栏24:教育发展“四个重大”

重大平台

教育数据服务中心平台等。

重大政策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

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创建等。

重大改革

教育领域人事体制改革等。

重大项目

丽水开放技师学院;

七里小学迁建;

新区初中;

丽缙科技产业园小学新建;

东渡小学扩建工程;

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全县各乡镇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

(三)建立更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树立大健康理念,以高水平建设健康缙云为统领,加快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力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打响缙云“长寿之乡”品牌。

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中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加快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等项目迁建。扶持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具有三级医院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完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做强县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养老中心等项目。推进舒宁医院迁建等社会办医项目,以骨伤科等特色专科医院为重点,吸引品牌医疗机构入驻,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提升县疾控中心应急能力,优化县级公共卫生应急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乡镇、村级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资源提升项目建设。

优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浙大一院与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协作,支持县内医疗机构与长三角优质医疗机构开展多元化合作,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建设医共体,完善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实现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健全区域信息共享中心等远程医疗服务的运行机制,完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建立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创新推行民营医联体,形成公立民营共同发展的局面。持续强化“三医联动”和“六医统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行动,加快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力争基层中医药收入每年提升10%。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对公立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探索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医疗应用,建立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一站式“健康服务门户”,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高标杆构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长短兼顾、医防融合”,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支撑三大关键领域,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医防协同,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职责和管理能力,深入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精准对接计划”,规范化建设乡村“流动医院”。加大“健康直通车”扶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大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和村卫生室规范化率。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完善“10+1”签约服务包,引导建立签约对象门诊预约制,实现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以上。加大慢性病、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治和管理。

加快推进高品质健康缙云建设。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健全完善健康缙云“7+X”机制,发布镇街健康指数地图,强化健康考评应用,推进全域健康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探索健康积分奖励制度,促进体育运动与健康管理有机融合。营造健康促进环境,将健康融入城镇规划设计,扩大“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创建覆盖面。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倡导勤洗手、科学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控烟行动,创建无烟环境。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开展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

提升卫生健康人才队伍质量。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加大省市级专家“师带徒”力度,变“输血”为“造血”,培养一支留得住的医疗队伍。升级出台“人才新政”,实施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医坛新秀、名医工程等选拔。探索“县招乡用”和“乡招村用”的用人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人才下沉”。组织卫生健康领域省级龙头学科,省市县级科研项目和继教项目的申报工作。

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文体中心建设,增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和百姓健身房布,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优化城乡“15分钟健身圈”,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体育组织建设,培育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根据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特点,制定实施重点人群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重点群体倾斜延伸。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开展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和体质评价。做优全民运动会、绿道健走大赛、绿道骑行大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强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活动,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赛事活动。

(四)积极应对人口变化趋势

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

优化生育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网,落实高危妊娠“五色”管理。推进生殖健康和妇女“两癌”防治,大力开展妇女儿童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生育补贴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家庭生育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样化、多层次、覆盖城乡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完善育儿休假制度,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积极引进优质月子中心机构,提供优质母婴照顾服务。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不断优化青年健康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参与和发展环境,提升青年全面发展水平,推动社会对青年发展更友好、更关爱,青年对缙云发展更担当、更有为。

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县养老院,建成壶镇、新建、东渡、舒洪、大洋等区域性敬老院,确保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覆盖率100%,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的55%以上,每个敬老院均达到养老院二级以上标准。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壮大养老护理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发展养老公寓等新型高端养老产品,开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构建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护理机构布点和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巩固村(社区)照料中心规范长效运营和老年助餐服务有效覆盖。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发展转型。依托“丽水居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智慧用电管理系统、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等建设,推广智能手环等智慧健康监测设施,形成闭环式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五)健全更可靠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可持续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实现法定人员社保全覆盖,以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重大疾病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完善异地就医患者转外就医支付。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基金可持续保障能力。

完善社会救助等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低保、特困、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帮扶、慈善互助为补充,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加强支出型贫困救助。完善失独家庭政策保障。科学编制乡村公益性生态墓区、骨灰堂布局规划,加快殡葬设施建设,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全面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优化服务,打造富有温度的和谐之城。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机会。建立集宣教、培训、维权、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引导。落实孤困儿童、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惠及所有儿童的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四项补贴制度。坚持残疾预防为先导、精准康复为核心理念,打造更加精准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安置。全面推进残疾人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之家”建设运营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

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推进服务保障体系提标扩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坚持把退役军人安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建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学历教育为补充的教育培训体系,搭建退役军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升级和完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实现优抚对象“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深化推进优抚服务社会化,全面提高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质量和水平,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七连冠”。

十三、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县域整体智治水平

深入推进平安缙云、法治缙云、数字缙云、清廉缙云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全省创新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提供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缙云元素。

(一)高水平建设平安缙云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大平安”理念,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夺取星级平安金鼎。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抓好反邪教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杜绝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导致较大人员伤亡事故,有效防范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零增长”,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扎实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加强安全风险识别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优化交警中队布局,推进智慧交警建设。巩固省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推广应用阳光餐饮智慧共治系统,构建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健全基层监管网络,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依托“浙冷链”,做好冷冻食品物防工作。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完成全县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工程标准。优化提升网格治理,深化“区网融合”,建立风险综合感知网络,提高风险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强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完善经济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完善落实“链长制”,常态化开展产业链断供风险排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维护金融安全,强化对非法集资、非法网络金融活动等涉众型、风险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深入实施网络生态望哨”工程和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络文化建设,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提升行动,规范数据资源利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包案处理制度,落实“新任必理旧账、离任不留坏账”平安报表责任交接机制。推广“走出去”心防工作模式,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整治黄赌毒,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提升社会治安智能化防控水平。坚持把反邪教纳入大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从根本上把邪教问题管住管好。推进综合警务中心、乡镇派出所等工程新建或迁建,建立“一警情三推送”平台,构建现代警务模式,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新天网工程“智安单位”“智安小区”建设。持续开展“无案村居”“无案社区”创建。维护海外华人华侨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仓储中心,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民间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应急通信、救援装备保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大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健全消防体系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优化县域微消防站布局,推进壶镇、新碧、新建消防站建设。推进人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人防组织指挥体系、人防工程体系、人防疏散体系、人防通信警报体系,推行防空地下室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人防实战化演练,确保人防工程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完善和推进智慧安监、智慧消防、防汛防台、森林防火平台等信息化、可视化系统建设,扩大视频监控和物联传感设备的智能预警应用,推广“安全码”,风险防控分色图等应用,提升各类风险控制水平。严格实施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高水平建设法治缙云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乡镇、法治社会建设,统筹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构建全域法治格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程序制度,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优化执法流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深化“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统筹行政执法管理,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行“综合查一次”。推动执法职责、执法力量进一步集中和下沉,全面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司法、人大政策监督。开展普法专项行动,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加大“一村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创建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法治乡村建设全覆盖。组建“枫桥式”司法所,成立政府法律事务“云服务团”,提升司法所对乡镇(街道)政策法规把控能力。结合“一村(社区)一顾问”制度,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高水平建设清廉缙云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惩治高压、权力归笼、思想自律三管齐下,坚决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健全完善作风建设“蜗牛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衔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推动监督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全面充分转化。常态化清单化可视化开展政治监督,完善落实政治生态评价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四)高水平建设数字缙云

以数字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政府和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高水平建设数字缙云。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统筹协调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云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加大党政机关、公共组织、金融机构等信息系统整合力度,安全有序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汇聚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部门间职责优化、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构建权力运行跨部门的“大循环”,推进政府流程再造,实现“跑一次”向“跑得快”“办得好”转变、向“不用跑”升级,全面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配合建设、应用省市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大救助信息平台、教育决策支持平台、城市大脑、生态视窗等数字化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城市、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数字交通、数字文旅等应用场景布局,形成“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智慧应用”的城市智慧生态系统,提升运营智治水平。对接丽水城市大脑平台,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特色应用场景开发。 

专栏25:数字社会重点应用场景

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平台,打通审批、服务、监管、教育、医疗等全链条,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政府管理能力,打造县域数字化发展高地。

数字城市:建设智慧城管平台,提升城乡公共设施物联化、智慧化水平,在智慧停车、智慧环保等方面实现提升。

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持续推进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实施仙都乡村未来社区、壶镇乡村未来社区、舒洪乡村未来社区等项目建设,争取列入省级试点。

数字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进数字教育进乡村,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积极发展远程教育。

数字健康: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推进智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打造掌上医疗健康生态圈。

数字交通: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管控的新型智慧交通体系。推进交通综合动态监测,推进“人、车、路”智慧协同。

数字文旅:大力发展“云旅游”等新业态;搭建智慧旅游平台,集成全县旅游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信息,实现“一机游、游缙云”。

数字就业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搭建高效就业供需机制。

数字养老服务:依托“丽水居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智慧用电管理系统、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等建设,推广智能手环等智慧健康监测设施,形成闭环式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公共安全数字化:建立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风险数字化预警和防控体系。

(五)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强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和全科网格规范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化无信访积案县创建。推进社区警务发展,加快建立“警网融合”工作机制。完善村(社区)自治机制,推广“110联调”“正道讲和团”等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创新开展“红色领航、村格联心”工程,积极探索行政村规模调整、大搬快聚人口调整后的农村管理新模式。发挥乡镇为农服务作用,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强化行政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畅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奋力实施规划目标任务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深化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和党建引领“十个一”工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落实好干部标准,构建“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完善实施“缙争力”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强化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二)突出规划纲要统领和战略导向作用

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依法向人大报告规划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和风险演化,坚守底线,做好应对困难复杂局面的准备。

(三)加强规划实施要素保障

加强“多规合一”,系统处理好规划与土地、交通、建设关系,进一步提升规划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保障本规划提出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所需要素资源,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和结构,强化“双招双引”攻坚,充分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持续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计划等国家级、省级各项试点、示范建设,突出关注山区26县加快发展专项政策,争取国家、省级层面资金补助。加强规划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规划任务落实。

(四)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实施

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推动规划实施。

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县委的领导下,模范厉行“丽水之干”,加快建设“三城三地”,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争当全省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先行县而努力奋斗!

 

 

 

 

 

 

 

 

 

 

附件

   

 

1.四大建设:指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3.集体经济薄弱村:村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

4.一带三区:指全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的丽水发展新格局。一带即东部莲青缙三个县(区),突出产业主导、创新驱动,组团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百万人口、千亿GDP的市域发展核心带;三区即西部6个县(市),突出文化引领、差异发展,组团打造龙庆经典文创、遂松乡村振兴、云景特色风情三个聚落区块,建设凸显山水神韵、人文底蕴的特色发展示范区。

5.双招双引: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6.域内域外两个“3+N”创新动力体系:域内“3+N”创新动力体系指通过布局中心城区、丽缙产业园、经济开发区3个科创平台,培育一批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域外“3+N”创新动力体系指通过布局上海、杭州、深圳3个科创飞地,和一批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活力。

7.“3+X”生态工业体系:“3”指做强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三大百亿产业,“X”指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时代特征的生态工业体系。

8.五化市场: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

9.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建造技术。

10.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1.566计划:围绕生态工业、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城镇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等5个方面,重点推进60余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600亿元。

12.雏鹰、凤凰、雄鹰行动:雏鹰行动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深化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引导全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凤凰行动指省委、省政府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实施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加快腾笼换鸟”“凤凰全面振兴实体经济的行动;雄鹰行动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行动计划,目标是培育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批创新能力强、跻身世界前列的企业,一批抢占发展先机、在全球同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新经济企业。

13.ABO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模式。

14.EPC+O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或运营维护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是在EPC总承包模式基础上向后端运营环节的延伸。

15.优化营商环境10+N指标提升行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纳税、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注销企业10项一级指标和44项二级指标。

16.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17.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商业综合体、一条文化街区、一条步行街、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未来社区。

18.城市大脑: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城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构建一个后台系统,打通不同平台,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

19.千年古城复兴计划:省委、省政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牢浙江人民历史之根文化之魂,于202012月印发《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指出自2021年起,分三批开展试点工作,每年组织一批,每批选择10个左右,累计形成30个左右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每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时限约为3—5年。

20.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省委提出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2020年,100个左右小城镇率先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到2035年,全省小城镇全面建成新时代美丽城镇,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

21.千万工程即美丽乡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2.六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

23.两进两回行动: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

24.百村示范、千村联动强村计划:市委提出,要打造200个具有引领作用的集体经济示范村,联动全市1891个行政村发展。

25.两源一备:两源是两个主水源,潜明水库和棠溪水库,一备是一个备用水源,即方坑水库。

26.一主、五辅、十五联、多点:一主是以潜明水库、棠溪水库作为bet36体育投注_bet36体育在线-官网*app:城区、壶镇及东方镇的供水主水源,以双潭水厂、壶镇水厂及东方镇水厂为核心向周边进行管网延伸;五辅是以白马水库、溪南水库、抱骨岭水库、石上坑水库、洪坑岭水库及牛大坑水库(暂定名)为主水源,以新建镇水厂、前路乡水厂、三溪乡水厂等五大水厂为辅的各乡镇集中联片的规模化供水格局;十五联是在地势较高、大型规模化供水管网无法延伸到的地区,建立15个联村水厂,实施小范围的规模化分散供水;多点是对于少数较为偏远、地势较高且原水水质较好的乡村,实施分散供水。

27.碳达峰、碳中和: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一个组织或地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碳等措施平衡抵消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净零排放。

28.大花园耀眼明珠:是我省加快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和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鲜活样板的重要举措。2020年起将每年择优遴选一批耀眼明珠进行培育。

29.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30.两山银行:生态资源资产开发经营的服务平台和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平台,它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对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管理,推动生态资源变资本、变资产。

31.两山公司:为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而创新设立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主体,一般在乡镇强村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它是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业的市场主体,是代表某一特定区域生态产品的供给主体,有些地方也叫生态强村公司。

32.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33.六医统筹:扎实推进医保、医疗、医院、医药、医生和中医等统筹。

34.10+1签约服务包:以需求为导向,为十类重点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一般人群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35.健康缙云7+X机制:7是建立七个专项工作组,推进普及健康生活、提升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创建健康城镇、完善健康保障等七大专项行动,X是打造缙云特色健康品牌,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健康缙云。

36.走出去心防工作模式:针对群众不愿来、不敢来心理咨询室现象,发动基层工作人员主动收集群众需要心理疏导关怀情况,结合心理咨询师专业分析,按照一事一策、一人一方案原则制定心理疏导方案,按需调配各类力量,走出心理咨询室,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解开其心结。

37.一警情三推送:一推送处警民警,智能研判现场办;二推送责任领导,明晰责任跟进办;三推送综治平台,部门联动合力办,实现公安110接处警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数据贯通,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信息化工作闭环链条。

38.四项监督即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

39.基层治理四平台: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

40.党建引领十个一工程:每个乡镇(街道)要打造一个党群示范点、一个明星村、一个工作创新品牌、一个农文旅融合标杆、一个特色节庆活动、一个品牌消薄项目以及培育一个明星书记、发展一个优势产业、招引一个特色项目、创建一个无讼村。

缙政发〔2021〕34号.cebx

 

 

 

附件:
附件: